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116)

作品数:43被引量:215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靳桂云郭荣臻吴文婉王强王芬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博物院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农业考古》《中国科学:地球科学》《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人类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遗址植物遗存植物利用炭化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通过烟台午台遗址人牙结石淀粉粒探究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被引量:2
《人类学学报》2020年第3期473-482,共10页赵珍珍 王富强 陈松涛 靳桂云 
山东大学“考古与历史学学科高峰建设计划——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生业经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11AZD116)。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烟台市午台遗址人牙结石淀粉粒的分析,发现了来自禾本科的粟(Setaria italica L.)、小麦族(Triticeae)、壳斗科栎属(Quercus sp.)、豆科(Fabaceae)及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数量较为丰富,种属来源较为多样,显示了午台...
关键词:午台遗址 人牙结石 淀粉粒分析 植物资源 
山东章丘宁家埠遗址(2016)炭化植物遗存分析被引量:8
《农业考古》2018年第1期16-24,共9页魏娜 袁广阔 王涛 张溯 郭荣臻 靳桂云 
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历史学学科高峰建设计划重点项目"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生业经济研究";山东大学社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7RWZD07)共同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中国东部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项目编号:11&ZD116)
对宁家埠遗址2016年发掘区龙山文化、商末周初、东周、汉代和宋元时期土样的浮选,发现了4474粒炭化植物种子果实,包括粟、黍和大豆等农作物,黍亚科、藜科、豆科和菊科等非农作物的种子果实以及少量硬果壳核。量化分析表明,宁家埠遗址从...
关键词:宁家埠遗址 龙山文化 东周 旱作农业 植物利用 
河南鹤壁大赉店遗址龙山时期植物遗存分析被引量:3
《东方考古》2017年第1期184-201,共18页武欣 郭明建 王睿 郭荣臻 靳桂云 
国家社科基金“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研究”(11AZD116)资助
大赉店遗址位于河南省北部的鹤壁市,1932年5月尹达先生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2013~2014年国家博物馆及山东大学、云南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又进行了第二次正式发掘,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和西周文化为主。根据系统的采样浮选,笔者试图分析...
关键词:大赉店遗址 浮选 龙山文化 农业 
山东地区青铜时代农业考察——基于植物考古的证据被引量:4
《三代考古》2017年第1期561-599,共39页安静平 郭荣臻 靳桂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11AZD116);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生业经济研究”共同资助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中国以农立国,农业是我国从原始社会晚期到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想要真正了解中国的古代历史就必须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2]。在中国,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约当夏商周三代[3],是我国传统农具飞...
关键词:岳石文化 野生油料植物 农田杂草 胶东半岛 青铜时代 植物考古 
海岱地区史前稻遗存研究被引量:24
《东南文化》2017年第5期60-71,共12页靳桂云 郭荣臻 魏娜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项目编号:11AZD116);山东大学"考古与历史学学科高峰建设计划重点项目--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生业经济研究"共同资助
考古发现的海岱地区史前稻遗存数量,从后李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呈增多趋势,空间分布范围也逐步扩大,岳石文化时期稻遗存数量减少。后李文化时期尚处于低水平食物生产阶段,稻在人类生活中重要性较低;北辛—大汶口文化早中期,农业成为...
关键词:海岱地区 史前 稻遗存 农业 
大水沟遗址2015年度试掘浮选结果及分析被引量:2
《农业考古》2017年第1期13-20,共8页吴瑞静 崔英杰 郭荣臻 靳桂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项目编号:11AZD116);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生业经济研究"共同资助
大水沟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冀西北地区龙山时代一处重要的聚落,2015年度试掘浮选发现可鉴定植物种子31618粒,其中农作物包括粟、黍和大豆,非农作物以狗尾草属、藜属和胡枝子属为大宗。浮选结果表明,大水沟遗址农业类型是以粟、黍...
关键词:大水沟遗址 冀西北地区 龙山时代 植物遗存 旱作农业 
山东济南唐冶遗址(2014)西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被引量:16
《农业考古》2016年第6期7-21,共15页安静平 董文斌 郭荣臻 靳桂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项目编号:11AZD116)
唐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唐冶村,在2014年度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掘者系统采集了浮选土样。浮选结果显示:206份土样共出土68508粒炭化种子和果实,其中农作物包括粟、黍、小麦、大豆、大麻和水稻六种。非农作物中以马唐数量...
关键词:西周时期 浮选法 农业结构 植物利用 
安徽宿州芦城孜遗址2013年度浮选结果分析报告被引量:7
《海岱考古(辑刊)》2016年第1期365-380,497-498,共17页安徽博物院 山东大学考古学系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宿州市博物馆 王育茜 陈松涛 贾庆元 高雷 靳桂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116);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2RWZD09);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支持
芦城孜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桃源镇大吴村(原属东坪乡)芦城孜自然村东南约50米,南邻浍河。该遗址是安徽淮北地区一处较为典型的古文化遗址,对于研究苏鲁豫皖交界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融具有重要意义[1]。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植物考...
关键词:遗址 植物 考古 芦城孜 安徽 地区 
河漫滩加积历史与文化活动:中国黄河下游月庄遗址的地质考古调查
《东方考古》2015年第1期369-397,共29页庄奕杰(著/校) 宝文博 Charles French 宿凯(译) 靳桂云(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AZD116);2012年度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RWZD09)共同资助
黄河下游后李文化月庄遗址和西河遗址的植物考古研究,发现了比较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稻、粟、杂草种子和很多其他植物(7800~7000 cal.BP)。对后李人群的多种经济行为的研究已经开始,但对生态多样性、遗址形成过程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关键词:遗址 黄河 植物 考古 文化 炭化 
中国长江下游茅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水稻耕作的水资源管理及农业集约化被引量:3
《东方考古》2015年第1期398-422,共25页庄奕杰(著/校) 丁品 Charles French 宿凯(译) 靳桂云(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AZD116);2012年度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RWZD09)共同资助
加强水稻耕作的水资源管理及相关土地的利用需要增加劳力投入来改变当地的景观。在发掘长江下游茅山遗址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稻田时,应用地质考古调查研究获得了晚全新世关键时期的水资源管理、农业集约化、环境变迁和社会发展之...
关键词:管理 水稻 水资源 集约化 耕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