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臻

作品数:40被引量:9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遗址考古学观察农业史前先秦时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三代考古》《中原文物》《博物馆研究》《东方考古》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原与海岱地区先秦时期麦作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被引量:1
《华夏考古》2024年第2期89-100,共12页郭荣臻 曹凌子 靳桂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农业的鲁北地区龙山文化人地关系研究”(41771230);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原与海岱地区夏商时期农业复杂化的比较研究”(JoInRLESA202205);郑州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提升工程“新文科视域下地方高校考古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前裴李岗一裴李岗时代是中原与海岱地区农业酝酿与早期发展期,仰韶时代农业社会确立,麦遗存占有遗址数增加,但未得测年数据证实;龙山时代农业复杂化进程加速,强化型农业生产格局形成,多数系统植物考古研究的遗址中出土有麦遗存;二里头时...
关键词:中原 海岱 先秦 麦作 农业复杂化 
山东济南榆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的考古学观察被引量:2
《中原文物》2023年第4期38-46,共9页郭荣臻 朱超 安静平 靳桂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农业的鲁北地区龙山文化人地关系研究”(批准号:4177123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生业、资源与技术研究”(批准号:2020YFC1521606)的阶段性成果;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原与海岱地区夏商时期农业复杂化的比较研究”(编号:JoInRLESA202205)的资助。
榆林遗址2016年度考古发掘收获颇丰,浮选结果显示,不同时期聚落先民的生业系统包括食物生产和攫取性经济两大部分。就作物的组合与构成关系来看,粟类作物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先民生活中占有一定位置;岳石文化—东周时期,先民经营着...
关键词:榆林遗址 植物考古 农业经济 生业系统 
青海化隆沙隆卡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的考古学研究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1期120-128,共9页郭荣臻 肖永明 靳桂云 梁官锦 卢悦 蔡林海 张占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农业的鲁北地区龙山文化人地关系研究”(编号:41771230);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原与海岱地区夏商时期农业复杂化的比较研究”(编号:JoInRLESA202205);郑州师范学院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河洛地区二里头时代生业复杂化的考古学研究”(编号:702390)的阶段性成果。
沙隆卡遗址2016年度发掘的浮选结果表明,细石器时期居民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以野生物种为主;仰韶文化时期,粟、黍在当时生业模式中的重要性有所提升;齐家文化时期,作物种类有粟、黍、小麦、大麦、燕麦、大豆等,农业生产呈现出以粟类作物为...
关键词:沙隆卡遗址 炭化植物 齐家文化 生业模式 
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2016—2017年度浮选结果的考古学观察
《文博》2022年第6期39-46,63,共9页郭荣臻 傅罗文 周静 靳桂云 
国家文物局研究项目“甘肃洮河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文化与社会演进之研究”[批复文号:2015(349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早期东西文化交流”(项目编号:12&ZD1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农业的鲁北地区龙山文化人地关系研究”(项目编号:41771230)阶段性成果。
齐家坪遗址2016—2017年度浮选结果显示,齐家文化的作物组合为粟、黍、小麦、大麦,宋金时期增加了燕麦、荞麦2种作物;作物构成由粟黍为主演变为以小麦、大麦为主,暗示着多种作物种植体系中麦作农业规模的扩大和比重的提升。此外,齐家文...
关键词:齐家坪 齐家文化 植物考古 生业系统 农业经济 
胶东地区海岱龙山文化生业考古新证——山东青岛三官庙遗址浮选结果的考古学观察被引量:2
《农业考古》2022年第1期7-12,共6页郭荣臻 彭峪 于超 靳桂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农业的鲁北地区龙山文化人地关系研究”(项目编号:41771230);郑州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专项经费项目“河洛地区二里头时代生业复杂化的考古学研究”(项目编号:501034)。
对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即墨古城改造项目三官庙遗址浮选结果鉴定分析显示,就植物性食物资源的获取模式来看,海岱龙山文化三官庙聚落先民的生业系统包括作为生产性经济的食物生产和作为攫取性经济的采集行为两大组成部分。基于食物生产的作...
关键词:三官庙 海岱龙山文化 植物考古 生业经济 
青海化隆沙隆卡遗址生业经济研究--来自淀粉粒的证据被引量:3
《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6期120-125,共6页赵珍珍 肖永明 郭荣臻 蔡林海 梁官锦 卢悦 靳桂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编号:12&ZD15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海化隆沙隆卡遗址发掘”(编号:2015188001);山东大学横向科研项目“青海化隆沙隆卡遗址合作发掘与植物考古研究”(编号:11080013551617);山东大学考古与历史学学科高峰建设计划重点项目“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生业经济研究”阶段性成果。
通过对沙隆卡遗址陶片及石器表面残留淀粉粒的分析,发现了来自禾本科粟(Setaria italica)、小麦族(Triticeae)、壳斗科栎属(Quercus)、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数量较为丰富,种属来源较为多样,显示了沙隆卡遗址先民植物性食物资源的多...
关键词:沙隆卡遗址 淀粉粒 植物资源利用 生业经济 
河南新郑史前农业初论
《文物春秋》2020年第1期20-29,共10页郭荣臻 
山东大学考古与历史学学科高峰建设计划重点项目“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生业经济研究”资助。
已有考古工作表明,河南新郑地区的农业至迟发端于裴李岗时代,粟、黍、稻等粮食作物,猪、狗等家养动物在先民生业系统中扮演着一定角色;仰韶时代,具有农用功能的工具表现出进步态势,农业有所发展,可能已成为聚落先民生业的主体;龙山时代...
关键词:河南新郑 史前农业 生业系统 
植物考古话语体系下的“可能性”分析被引量:1
《博物馆研究》2019年第4期86-92,共7页郭荣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农业的鲁北地区龙山文化人地关系研究”(41771230);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生业经济研究”(17RWZD07)
植物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在探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 生业模式、 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囿于田野发掘工作、植物考古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这种方法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科学的考古...
关键词:植物考古 必要性 局限性 可能性 假说 
新砦文化农业综论被引量:4
《农业考古》2019年第6期36-44,共9页郭荣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农业的鲁北地区龙山文化人地关系研究”(项目编号:41771230);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生业经济研究”(项目编号:17RWZD07)
对植物遗存、动物遗存、农业工具、聚落形态等文化因素的分析表明,新砦文化农业在王湾三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后世二里头等文化农业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新砦文化农业的强化生产态势主要表现在:多种粮食作物种植,多种家畜养殖,从播...
关键词:新砦文化 中原地区 农业经济 生业模式 考古 
山东菏泽十里铺北遗址先秦时期生业经济的炭化植物遗存证据被引量:10
《中国农史》2019年第5期15-26,共12页郭荣臻 高明奎 孙明 王龙 王世宾 靳桂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农业的鲁北地区龙山文化人地关系研究”(41771230);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生业经济研究”(17RWZD07)
十里铺北2014-2015年度浮选结果表明,农业是该遗址先秦时期生业经济的主体。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时期农作物的基本组合为粟、黍、稻、小麦、大豆,东周时期增加了红小豆。就作物的构成来看,粟、黍是各时期主要的农作物,自龙山文化至...
关键词:十里铺北遗址 先秦时期 植物遗存 生业经济 农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