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ADJ001)

作品数:30被引量:6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朱宗友吕世荣杨卫军聂海杰郭咔咔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河南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意识形态理论特质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晚期阿尔都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学术论坛》2014年第4期13-16,共4页邓远萍 郭咔咔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对策研究"(08ADJ001);"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11BZX003);"意识形态概念变迁及其实践意蕴研究"(08CZX002)
晚期阿尔都塞基于反对唯心主义的哲学视角,特别是反对目的论的理论旨趣,试图揭示出思想史上隐匿的"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潜流",进而开启一条新的唯物主义路径。为此,晚期阿尔都塞以偶然性为核心原则,其理论考量从本体论进入历史观层面,从...
关键词:偶然相遇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方式 目的论 
后马克思主义对葛兰西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重构被引量:1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1-14,67,共5页郭咔咔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8ADJ00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200l2);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82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BZX001)
在葛兰西那里,物质性的意识形态避免了基础—上层建筑的二分法,市民社会领域的意识形态霸权斗争赋予斗争主体以"集体意志",但是,葛兰西的霸权概念中残存着阶级霸权的最终的本体论基础。阿尔都塞强调了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的自我臣...
关键词:意识形态 霸权 后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式解读——以《保卫马克思》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82-86,108,共6页郭咔咔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8ADJ00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项目号11BZX00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意识形态概念变迁及其实践意蕴研究"(项目号:08CZX002)阶段性成果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以对马克思著作的源泉论解读批判为出发点,独树一帜地确立了其结构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和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马克思思想中的总问题及其变化,"认识论断裂"表明了马克思思想中的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
关键词:保卫马克思 源泉论 意识形态 人道主义 
马克思的资本拜物教批判理论研究被引量:1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5,共5页吴永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编号:08ADJ001)
《资本论》蕴含着马克思对资本拜物教的整体性理解,揭示了资本拜物教发展历史的三重幻象,即:资本自我增值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本体逻辑的存在幻象,资本拜物教徒的思维形式成为日常生活意识的客观思维幻象以及资本利益至上作为资产阶级意识...
关键词:拜物教 意识形态 资本 
商品拜物教:价值关系的矛盾本性及其颠倒幻象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8-25,共8页聂海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08ADJ001)
商品拜物教是附带于商品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固有性质。由于商品生产本身的二重性,使得商品世界中人与人的关系被颠倒为物与物的关系,并实则被同化为商品之间的价值关系。而商品价值形式自身的矛盾本性,在将商品生产者的主体创造力...
关键词:马克思 商品拜物教 商品生产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马克思意识形态范畴的历史变革及其多维内涵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40-45,共6页聂海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08ADJ001)
意识形态是个历史范畴,它孕育于启蒙运动,由特拉西最先创立,并随着拿破仑的批判而转变成一个否定性范畴。通过将自身思想发展与时代问题深层契合,马克思破除了传统意识形态范畴的抽象性、形而上学性和非现实性,逐步确立了蕴含多重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 意识形态 特拉西 拿破仑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世界意义被引量:4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23-29,共7页朱宗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对策研究"(批准编号:08ADJ001);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研究"(批准编号:AHSK11-12D2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使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这条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为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 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探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5-8,共4页王继云 朱宗友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DJ001);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22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AHSKF09-10D75);2012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370)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主动参与全球化,走出一条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立足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现实,我们要正确看待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压力与问题。鉴于此,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不断丰富发...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 
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理论导刊》2012年第8期47-49,共3页杨卫军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8ADJ001);河南省社科规划课题"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2010BZX00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中国化实践路径"(2011-ZD-031);河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2009BS065)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
关键词:马克思 感性自然观 实践历史性 
实践性和历史性: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9-41,52,共4页杨卫军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助(08ADJ001);河南省社科规划课题项目资助(2010BZX00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资助(2011-ZD-031);河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资助(2009BS065)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其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他认为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历史先行地包含着自然的前提和内容;自然是"历史的自然",而自然也必须是历...
关键词:马克思 自然观 实践 历史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