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ZW017)

作品数:16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黎波李新艳崔宗超彭松姜良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通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小说评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艺争鸣》更多>>
相关主题:启蒙文学批评文学重返八十年代启蒙话语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守成立场下的“启蒙反思”——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向被引量:3
《小说评论》2015年第3期4-10,共7页赵黎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9CZW017;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0GGJS-061
20世纪90年代,思想文化界发生了新的转型,80年代轰轰烈烈的“新启蒙”思潮受挫后中断进程,与此相应的则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文化保守主义”是一种思想观念,更是一种价值立场。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对激进变革、回归民族传统,...
关键词:价值转向 启蒙反思 90年代以来 文学批评 20世纪90年代 文化保守思潮 文化保守主义 80年代 
暧昧的启蒙:20世纪80年代文艺启蒙话语的历史聚焦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43-48,共6页许相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09CZW017)
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经历了萌芽、发展、高潮和衰落,交织着人道主义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也隐含着人道主义话语与其他话语之间的冲突与整合。由于政治话语一直居于中心位置,文艺上的人道主义话语实际上是在寻求与政治话语的最佳结合点...
关键词:启蒙话语 历史聚焦 暧昧 
“审美的”、“个人的”: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及其影响——“重写文学史”思潮文学观念再探讨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14年第5期64-71,共8页赵黎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9CZW017;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0GGJS-061
从新时期之初的"拨乱反正"到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生成,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到"重写文学史"命题的浮现,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新认识和评价。198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中心话语就是...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史 去政治化 刘再复 现代文学研究 “纯文学” 上海文论 陈思和 美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 万寿寺 
“启蒙主体”的解构——关于“底层与底层表述”的相关论争
《文艺争鸣》2014年第9期43-51,共9页赵黎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9CZW017;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0GGJS-061
"底层文学"作为新世纪以来最为引人关注的文学现象,已经成为学界谈论"新世纪文学"时无法忽略的重要景观,甚至被一些批评家作为"新世纪文学"的重要实绩。事实上,文学对底层的关注和书写并非当下作家的首创,从20世纪到现在,底层始...
关键词:启蒙主体 新世纪文学 解构 文学现象 底层文学 20世纪 文学表述 标新立异 
启蒙文学史研究范式的确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文学史意义研究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13年第6期17-23,共7页赵黎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9CZW017
1980年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话语事件。这个概念在提出之际,就被看作现代文学研究的巨大"突破"和"进展",之后不计其数的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研究范畴的成果,更是说明了...
关键词: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 文学史意义 文学史研究 概念 范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 
王彪小说的成长抚摸
《小说评论》2013年第2期162-167,共6页姜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CZW017
相较蛹之为蝶、蝌蚪之为青蛙的神奇历程,人从婴儿成人的变化显得太过平淡无奇;至多,我们是从低到高、从小到大而已。因此,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人的成长只是婴儿的放大,如同我们在相机里对一幅照片所作的那样。造物既然不赋予人以蝶...
关键词:抚摸 小说 王彪 人的成长 婴儿 
文学:在文化生产系统中变构——文化生产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02-106,共5页彭松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CZW017)
"文化生产"理论的运用,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突破文本中心的思路,而将视野扩充到社会文化的生产系统,在整体的社会生产过程中,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实践方式和文化规则。海外学者以先发近取的姿态,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三个关键阶...
关键词:文化生产 文学场 再解读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后新时期”、“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启蒙话语研究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2年第2期33-35,共3页赵黎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CZW017)
"新世纪文学"是当前批评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新新中国论"和"新现代性"是颇具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建构。"新新中国论"借助的是西方后现代理论资源,"新现代性"注重的是"现代性"理论的本土特征,但"终结启蒙"却是它们共享的话语前提。消解...
关键词:“新世纪文学” “新新中国论” “新现代性” “启蒙终结论” 
站在“启蒙”之外的反思——“重返八十年代”对启蒙主义文学观的清理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2年第4期25-30,共6页赵黎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9CZW017;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0GGJS-061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学界已然开始了对刚刚成为历史的"1980年代"的全面反省,"现代性反思"思潮几乎成了学术界的主流,它的核心其实就是对"文革"后尤其是1980年代以"现代化"为核心的启蒙现代性理论和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审视。新世...
关键词:现代性反思 八十年代 启蒙主义 “启蒙” 文学观 清理 80年代 现代性理论 
有意疏离 无意契合——从文学史角度看王安忆1990年以来的创作转型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李新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CZW017
一直以来,王安忆都是作家和批评者关注的焦点,而她作品的转型也是研究的重点。其1990年代以来丰富多变的创作转型,使得很多人认为她刻意疏离了文学史表面形态,但从内在思想文化特质方面来看,其历次转型又无意间契合了文学史的深层涵义。
关键词:王安忆 文学史 作品转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