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51011)

作品数:14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范永康莫先武更多>>
相关机构:曲靖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界》《学习与探索》《中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政治建构主义政治学政治美学反映论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后现代建构主义文论范式的构建与转型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3期5-8,共4页范永康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3YJA751011)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西方文论从"文学理论"转向了"理论",其内核是"建构",形成了"后现代建构主义文论范式"。这种范式的构建有其哲学、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和知识社会学等理论渊源,一大批具有"范例"意义的建构主义文论著作的面世是其成型的标志。文...
关键词:范式 建构主义 转型 
“强制阐释”的突破之途——理论之后的审美阅读策略探究被引量:2
《东岳论丛》2016年第6期67-74,共8页范永康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3YJA751011)的阶段性成果
"强制阐释"是在"理论时期"被建构并流传下来的一种"去审美化"的阅读模式,其弊端是将文学阅读的关注点引向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而忽视文学本身的重要性。为了重构文学审美阅读的主导地位,首先必须解构反本质主义的"建构论文学观",而坚守...
关键词:强制阐释 审美阅读 文学是审美的人学 
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性质究竟是什么——与金雅教授商榷被引量:2
《学术界》2015年第10期97-104,327,共8页莫先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政治学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创新研究"(13BZW00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3YJA751011);南京晓庄学院社科项目"梁启超政治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金雅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建立在政治与审美二元对立思维基础之上,从纯审美理论中挑选、摘取术语,按照纯审美的理论模式构建了趣味人生论美学。实质上,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政治与审美二元融合思维基础之上的政治美学,具体表现为...
关键词:梁启超 政治美学 趣味美学 二元融合 
《Hello,树先生》的底层叙述与批判意识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86-89,共4页范永康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3YJA751011);201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资助项目
《Hello,树先生》的主角是生活在中国农村社会底层的大龄剩男、无业游民、精神病患者——"树",影片通过这个底层人物的视角、经历和命运,展开了对当代经济、政治和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如金钱对人情的破...
关键词:电影评论 《Hello 树先生》 底层人物 社会批判 
在意识形态的迷雾中跋涉——王斑文学与政治关系考察的得与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11-117,共7页莫先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政治学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创新研究"(13BZW00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3YJA751011);南京晓庄学院重点社科项目"政治;启蒙;审美:中国现代文论的三维发生研究"
美国学者王斑在《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中重构政治-审美融合论,以取代政治-审美对立论,更有效地解释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政治与审美既对立冲突又相互融合吸收的复杂关系。但是,王斑没有深究崇高感的心理根源,将...
关键词:王斑 崇高 政治的崇高 审美的崇高 启蒙的崇高 
建构以审美为本位的“文学政治学”——评刘锋杰等《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被引量:1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26-128,共3页范永康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3YJA751011);201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资助项目
刘锋杰等人在其新著《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中,欲创构一门以审美为本位的"文学政治学"。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坚守文学审美独特性的基础上重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提出"文学想象政治"这一新命题;...
关键词:文学政治学 刘锋杰 审美 
“实在界”: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的新视角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4年第2期123-131,381,共11页范永康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3YJA751011)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已经渗入无意识层面,与社会现实融为一体,确立"实在界"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对立关系,便构成了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起点,"穿越幻象——认同症候"是其基本方法。从实在界的"无"来勘破符号界的"有"是这...
关键词:齐泽克 意识形态批判 实在界 “穿越幻象——认同症候” 
走向叙事政治学——后现代叙事理论的政治转向研究被引量:3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9期156-161,共6页范永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政治学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创新研究"(13BZW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3YJA751011);201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资助项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当代西方文论整体地"向外转"和"政治化",以及语言理论的语用学转向,后现代叙事学实际上已经走向泛政治化和泛意识形态化。其中,马克思主义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后殖民主义叙事学的文化政治特征尤其明显。叙事...
关键词:叙事政治学 后现代叙事理论 政治化叙事 文化政治 
复杂性思维模式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当代变革——以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例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4期152-157,共6页范永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YJA751011)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摆脱了庸俗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简单性思维模式,运用复杂性的辩证思维,重新理解了"文学反映论"和"文学意识形态论",揭示出文学文本与历史或社会现实、与政治或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联,深刻地认识到文学内部的社会历史和...
关键词:复杂性思维模式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从反映论到建构论: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逻辑被引量:2
《兰州学刊》2014年第8期112-118,共7页范永康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项目编号:13YJA751011);201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资助项目
后马克思主义以"语言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文化是意义表征,同时又是意指实践,是文化建构了社会现实、意识形态或权力关系、主题位置或身份/认同,从而颠覆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框架中构建的反映论文化观。究其实质,...
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 语言建构主义 文化表征 意指实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