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C751026)

作品数:20被引量:6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黎国韬龙赛州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化遗产》《民族艺术》《音乐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参军戏乐官官署演出形态梁辰鱼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大傩仪官联考被引量:3
《中华戏曲》2010年第1期166-180,共15页黎国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古代戏剧形成与管理--以乐官制度研究为基础"(批准号:07JC75102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视野;方法与中国戏剧史研究"子课题(批准号:08AZW002)
傩仪是中国原始宗教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态。由于傩戏源出于傩仪,所以傩仪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戏剧史研究中令人关注的问题。加上现今中国的一些省份中仍有活态傩仪的存在,遂令傩仪成为宗教、艺术等领域研究中的热点。
关键词:傩仪 联考 宗教发展 戏剧史研究 中国 
论乐官源出于巫官被引量:1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3期49-52,58,共5页黎国韬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古代戏剧形成与管理--以乐官制度研究为基础"(07JC751026)
专职乐官正式出现于商代的后期,在此之前是巫官而兼乐官的形态。乐官出于巫官,有诸多考古学材料和民俗学材料可资佐证。此外,从礼乐仪式源于原始巫术仪式的角度观照,也可以证明乐官出于巫官的观点。
关键词:乐官 巫官 礼乐仪式 戏剧史 
末泥与胡乐西来
《西域研究》2010年第1期76-83,共8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视野;方法与中国戏剧史研究"(08AZW002);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古代戏剧形成与管理:以乐官制度研究为基础"(07JC75102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考证指出,宋杂剧中的"末泥色"源出于西来胡乐"合生"的表演者胡人袜子,文章进而对袜子与末泥(末尼、末)之具体关系、袜子与优中之少者的关系、末泥与合生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阐释。以上研究表明,通过西域传入的胡人乐舞对中国古代...
关键词:末泥 袜子 胡乐 袄教 合生 戏剧 
秦汉假人傀儡戏述论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10年第2期144-150,共7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视野;方法与中国戏剧史研究"(08AZW002);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古代戏剧形成与管理"(07JC751026)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对秦汉时期假人傀儡戏文献史料、文物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排列出秦汉时期假人傀儡戏较为完整的发展序列,从而证明中国古代假人傀儡戏的形成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考证和分析,还可以归纳出假人傀儡戏在起源阶...
关键词:秦汉时期 假人傀儡戏 发展序列 新观点 早期戏剧史 
宣徽院与宫廷戏剧乐舞关系初探被引量:3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78-83,共6页黎国韬 龙赛州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08AZW002);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批准号:07JC751026)
宣徽院始置于唐,原本直接管理宫廷的音乐戏剧表演,其官带有技术官性质。五代以至北宋,宣徽院虽发展为总管宫廷事务的庞杂机构,但教坊等宫廷乐官仍隶属其下,宫廷乐人的乐籍一般也由宣徽院统领。辽、金、元各代均置宣徽院,且多与宫廷乐官...
关键词:宣徽院 戏剧乐舞 乐官 乐籍 
汉唐鼓吹制度沿革考被引量:16
《音乐研究》2009年第5期53-63,共11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视野、方法与中国戏剧史研究”(批准文号:08AZW002)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古代戏剧形成与管理--以乐官制度研究为基础”(批准文号:07JC751026);广东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出版著作基金项目“先秦至两宋乐官制度研究”(2007年9月)
鼓吹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乐种,故历代文献记载及近世学人之研究皆甚多。然而,从制度角度人手探讨鼓吹乐的著述则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专拟论述有关问题。其中所谓的鼓吹制度,主要是从鼓吹官署的角度考虑,它至少应...
关键词:汉唐时期 中国古代音乐史 鼓吹乐 文献记载 官署 历代 
参军戏与胡乐补论被引量:2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69-73,共5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8AZW002)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07JC751026)
在"参军戏原为胡部乐"这一观点的基础,对参军戏与钟馗、参军戏与祆教等的关系问题再作探讨,可以得出以下观点:其一,参军这一脚色的扮相受到钟馗形象的影响,由于钟馗染有胡俗,这就可以推断出参军戏具有胡乐的渊源;其二,凡有参军戏演出及...
关键词:参军戏 胡乐 钟馗 火祆教 
两宋杂剧演出形态转变考略被引量:6
《民族艺术》2009年第3期51-59,共9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视野;方法与中国戏剧史研究"(08AZW002);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古代戏剧形成与管理"(07JC751026)
对两宋杂剧演出的文献史料作出搜集和分析后可以发现,这种戏剧在演出形态上曾因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其中比较重要的转变约有五次:一是北宋前期和中期杂剧在表演内容方面的拓展,从而引起表演形态上的转变;二是北宋后期徽宗朝以来演出...
关键词:宋杂剧 参军戏 演出形态 转变 
竹竿子与西藏传统乐舞关系试探被引量:3
《西藏研究》2009年第2期39-46,共8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视野;方法与中国戏剧史研究"(批准号:08AZW002)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古代戏剧形成与管理"(批准号:07JC751026)阶段性成果
宋代宫廷乐舞表演者参军色所持舞具"竹竿子"源于古代引舞之旌旗,但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西藏传统艺术热巴舞中持旄牛尾而舞的表演形式之影响,这种影响大约在吐蕃时期发生,通过西域而传入中原宫廷,它可以视为汉藏艺术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
关键词:竹竿子 参军色 旄牛尾 热巴 艺术传播 
论中古假面戏群被引量:3
《西域研究》2009年第1期98-107,共10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视野;方法与中国戏剧史研究"(08AZW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古代戏剧形成与管理"(07JC751026)
中古是我国假面(头)戏流行的时代,本文对这些戏剧(弄)进行了汇集,以"假面戏群"这一新的概念对之作出概括,对假面戏群的共同特点作了分析归纳,认为:第一,这一群体与中古的参军戏、傀儡戏、傩戏、百戏、歌舞戏之间存在着若干联系;第二,这...
关键词:中古 假面戏群 诸种戏剧 悲剧性质 西域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