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X029)

作品数:8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树勤杨学坤刘晓东赵凤娟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工商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工商学院学报》《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荀子先秦儒家财富观儒家传统儒家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先秦儒家财富观的道德主义及现代价值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10-17,共8页张传霞 王欢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儒家哲学生活化问题研究”(11CZX029);山东工商学院2019年财富管理特色建设项目“先秦儒家财富观的道德主义及现代价值”(2019ZBKY050)。
先秦儒家以义利关系为基础形成了道德主义的财富观体系,按层级关系由低到高分别是重义兼利、以义取利和舍生取义。先秦儒家的道德主义财富观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有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财富观,有助于制衡市场经济的“逐利”本质。
关键词:儒家财富观 义利观 市场经济 商业精神 
以德为本的儒家财富观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1-6,共6页吴树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儒家哲学生活化问题研究”(11CZX029)
传统儒家通过区分性和命,提出物质性财富和精神性财富两类不同财富。正是对不同财富的追求和财富获取原则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不同人生价值观。儒家强调立足人的道德本性,努力实现对仁义等精神性财富的追求,人们对此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关键词:儒家思想 财富观 道德 求在我 
义利相持而长的荀子财富管理思想被引量:1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7-13,31,共8页杨学坤 吴树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儒家哲学生活化问题研究"(11CZX029)
孔孟等儒家学者都有重义轻利和以义为利的倾向。荀子则不同,荀子明确提出义利相持而长的财富管理思想,既充分肯定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和精神财富的追求的合理性,又强调财富必须按照礼义道德原则加以管理。荀子主张用"礼"和"法"的社...
关键词:义利相持而长 儒家财富管理思想 荀子 群居和一 
传统儒家礼仪教育与民众生活价值的自我实现被引量:6
《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147-152,共6页吴树勤 刘晓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儒家哲学生活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CZX029)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儒家所论礼,强调其作为提升引导民众生活质量的行为价值原则的意义,而不是固着于条文细则等外在形式。礼仪是称情而立文,它直接关联民众的情感生活,是一种最普遍化的生活形式,它对民众生活具有直接的人文价值教化意义。礼仪教育重...
关键词:礼仪教育 称情而立文 生活价值 自我实现 
先秦儒家论礼仪化生活普及的机制被引量: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71-74,共4页吴树勤 赵凤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以传统礼仪教育为核心的‘生活哲学’内在结构解析--基于先秦儒家礼仪思想的研究"(10YJC72004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儒家哲学生活化问题研究"(11CZX029)阶段性成果
儒家把孝悌亲情视为"为仁之本",它是人与生俱来所具有的真情实感,是人的行为准则和礼仪道德规范培养的基础。礼仪教育当自孝弟始,由家庭教育做起,同时不局限于家庭血缘亲情,孔子提出了礼仪教育的实施机制——"忠恕之道",且由士大夫阶层...
关键词:忠恕之道 礼仪化生活 普及机制 为学之方 
道德自觉视阈中的荀子礼法统一思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94-99,共6页吴树勤 杨学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儒家哲学生活化问题研究"(11CZX0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传统礼仪教育为核心的‘生活哲学’内在结构解析--先秦儒家礼仪思想的研究"(10YJC720047)阶段性成果
荀子批判性地继承孔孟儒家思想,同时又紧密结合当时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的重要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强调道德自觉对于维持社会礼法秩序的重要作用,民众生活中的道德与价值引导是社会秩序建设的根本。荀子强调"隆礼重法",但是,"法"并不是一...
关键词:礼法 道德自觉 价值引导 荀子 
理论与实践张力关系中的荀子的“礼义之统”思想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3期53-56,共4页吴树勤 杨学坤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传统礼仪教育为核心的‘生活哲学’内在结构解析--基于先秦儒家礼仪思想的研究"(10YJC720047);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儒家哲学生活化问题研究"(11CZX029)的阶段性成果
"统类"思想在荀子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礼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则,把握礼义之统,是个人道德成就和社会历史文化形成的根本。牟宗三等先生重视荀子的"统类"思想,同时指出,按荀子思想逻辑,其"礼义之统"是无根的,存在"本原不足"的...
关键词:统类 本原不足 荀子 
孔子论道德养成的生活根基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S4期228-228,共1页吴树勤 杨学坤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传统礼仪教育为核心的"生活哲学"内在结构解析--基于先秦儒家礼仪思想的研究>(10YJC720047);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儒家哲学生活化问题研究>(11CZX029)
孔子强调从"文"和"质"统一的角度理解人,把孝悌的本源性情感这种人最切近日常生活情感看作道德养成的根基。孔子把"孝"的概念和"德"、"仁"、"礼"统一了起来,并以"孝"为德之本、礼之本和行仁之本,强调只有立足内在孝德本性的修养才能成...
关键词:道德养成 生活根基 孔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