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XJC820010)

作品数:15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邦铺刘奕徐庆忠谢重阳韩月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中华文化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彝族凉山彝族调解习惯法调适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彝族法文化的现代化路径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5期155-160,共6页张邦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号:11CFX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项目号:10XJC820010);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地项目<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彝族为例>(项目号:SC12E031);西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项目<彝族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四川凉山为例>(项目号:ZW1220701)的成果
彝族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许多优秀独特的法文化。彝族法文化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与功能,对我国法治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彝族法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有与国家法不相协调的内容。本文探讨了如何实现彝族法文化与国...
关键词:彝族 法文化 现代化 路径 
关于凉山彝族“死给”现象的法社会学思考被引量:2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14-117,共4页张邦铺 刘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11CFX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10XJC820010);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地项目"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彝族为例"(SC12E031);西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项目"彝族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四川凉山为例"(ZW1220701)
在凉山彝族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法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传统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很多法治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流传于彝族民间的习惯法就是例子,它在凉山彝区地区直到今天都发挥着重要的秩序功能。通过对凉...
关键词:彝族 习惯法 死给 德古 
论彝族新型“德古”调解——以小凉山彝区“德古”调解为例被引量:4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第1期70-75,共6页张邦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1CFX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项目批准号:10XJC820010)的阶段性成果
创新纠纷化解和社会管理机制,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积极作用,小凉山峨边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当地特色的"彝区德古调解"之路。新型...
关键词:彝族 新型 德古 调解 
论德古民间调解的作用及完善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35期247-248,共2页苟聃 张邦铺 韩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1CFX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项目批准号:10XJC820010);西华大学2012年"西华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批准立项项目资助
彝族传统社会的纠纷是通过德古调解而解决的,它是一种非诉讼的调解模式。德古调解具有鲜明民族地方特色,成为了很多彝族同胞遇到纠纷矛盾时的重要选择,德古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邻里和睦关系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田野调查对德古在...
关键词:德古 彝族习惯法民间调解 多元化 
彝区纠纷解决:刑事和解机制的探索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年第9期82-83,共2页赵家琪 张邦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1CFX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项目批准号:10XJC820010);西华大学西华学院学生小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对彝族地区刑事和解情况的实证分析,探讨对彝族犯罪人员开展刑事和解政策的难点,并对彝族人犯罪如何开展刑事和解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彝区 刑事和解 探索 实证 
从夫妻财产关系考察凉山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为视角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27期66-67,共2页陈珊 徐庆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号11CFX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项目号10XJC820010)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以"偏僻角落"的中国最基层社会——"奴隶社会活化石"——凉山彝族的婚姻习惯法为研究对象,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为背景,通过对彝族传统婚姻法文化与我国当代婚姻制定法之间冲突与矛盾的意义解读和法学反思,试寻求一条...
关键词:彝族 习惯法 夫妻财产 
“大调解”背景下彝族地区“检调对接”机制的构建
《民族学刊》2012年第4期50-53,94,共4页张邦铺 
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1CFX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项目批准号:10XJC820010)的阶段性成果
"检调对接"机制是检察机关与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的对接,是"大调解"模式在检察环节的充分运用,是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刑事和解的创新工作机制。拟在"检调对接"机制的实证及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彝族地区的特点,对彝族地区"检调对接...
关键词:彝族 检调对接 刑事和解 “大调解” 
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的冲突与调适——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为例被引量:6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57-59,共3页张邦铺 
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1CFX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项目批准号:10XJC820010)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法和彝族习惯法之间既有冲突又有融合。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在民族地区的法制统一,就应当深入研究习惯法与现行法制的冲突及调适问题。在彝族地区应当构建民间协调机制,构建大调解格局,对彝族习惯法批判地继承,使用体现国家法价值趋...
关键词:凉山彝族 习惯法 冲突 调适 大调解 
实现彝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动——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80-84,共5页张邦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1CFX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项目批准号:10XJC820010)的阶段性成果
彝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德古、家支头人等权威人士调解为主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本文在分析彝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情况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彝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动。具体来说,要整合...
关键词:彝族 传统 纠纷解决机制 良性互动 
论民间调解员调解彝区纠纷的困境与进路被引量:1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年第2期57-58,共2页张邦铺 谢重阳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1CFX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项目批准号:10XJC820010)的阶段性成果
精通彝族传统规范的民间调解员活跃在彝区民众当中,致力于化解矛盾、规范人际交往规则。拟在民间调解员调解彝区纠纷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指出民间调解员调解彝区纠纷面临的困境,并就民间调解员调解彝区纠纷的进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彝族 民间调解员 困境 进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