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3050)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霞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外文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纳粹屠犹《黑暗的心》交融新历史主义康拉德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直面纳粹屠犹的理论维度——海登·怀特的“边界”与汉娜·阿伦特的“越界”被引量: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30-138,190,共9页王霞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与当代意义"(QN2013050)
在如何再现纳粹屠犹事件上,海登·怀特的相对主义思想不是一种绝对的相对主义,而是以历史事件的客观性与人类的道德判断、主流意识形态为边界。一方面,设定一个边界有助于我们认识真相;但另一方面,边界是把双刃剑,它在揭示一部分真相的...
关键词:纳粹屠犹 海登·怀特 边界 汉娜·阿伦特 越界 相对主义 
南京大屠杀的再现方式与文学表达——以张恨水的小说《大江东去》为视点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69-73,共5页王霞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3YJC720024);教育部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QN2013050)
南京大屠杀的再现方式有史实性的历史编纂方式、影视的再现方式、文学的再现方式以及纪念馆的再现方式等。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再现,需要在史实性再现与影视、文学等隐喻性再现之间取得平衡,既表现出国家的灾难、人性的裂变,又能抚慰创伤...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再现 文学 张恨水 《大江东去》 
纳粹屠犹的话语建构与创伤叙事——以阿特·斯皮格曼《鼠族》为例被引量: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8期131-135,共5页王霞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与当代意义>(批准号:QN2013050)
不同的叙事方式与叙事主体,决定了对纳粹屠犹事件的不同叙事视角与内容,构成了历史真实的不同层面。而无论以何种方式对纳粹屠犹事件进行话语建构,都是一种创伤叙事。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将图像与文本相结合,向我们描绘了纳粹对犹...
关键词:创伤叙事 纳粹屠犹 历史真实 阿特·斯皮格曼 《鼠族》 
文本与历史的交融——《黑暗的心》对非洲形象与殖民创伤的再现被引量:3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206-210,共5页王霞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与当代意义"(QN2013050)
新历史主义主张"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强调历史与文学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认为文学可以传达历史真实,具有认知功能。康拉德《黑暗的心》以文学文本为媒介,对欧洲殖民主义暴力之下的非洲形象与殖民创伤进行了话语建构,实现了文...
关键词:康拉德 文本 历史 新历史主义 《黑暗的心》 非洲形象 殖民创伤 
国外学术批评视野中的海登·怀特研究
《国外文学》2013年第4期28-35,共8页王霞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与当代意义"(项目批准号:QN2013050)的阶段性成果
国外学术界对海登·怀特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他的《元史学》、《话语的转义》、《比喻现实主义》等代表性著作的书评,其中又以对《元史学》的评论最为丰富,论争也最为激烈;二是对怀特的代表性观点进行的论争。对于怀特的批评,...
关键词:海登·怀特 书评 论争 
论辩视域内的“历史终结论”:德里达与福山之争
《北方论丛》2013年第5期80-84,共5页王霞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QN2013050)
德里达与福山关于历史是否有终结这一问题曾展开激烈的论争,在学术基本立场上,德里达与福山之间存在针锋相对的方法和观点分歧。但德里达的解构方法与福山的"终结论"之间并非一种截然对立的关系,德里达并不完全反对历史性的承诺,关键在...
关键词:历史终结论 德里达 福山 
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57-261,共5页王霞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3050)
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怀特写作《元史学》与历史诗学理论的建构时期,《话语的转义:文化批评文集》是对"历史诗学"的补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论文集《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
关键词:海登·怀特 历史诗学 叙事话语 历史再现 历史书写 比喻现实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