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40042)

作品数:7被引量:2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秦洁陈晓平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通信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研究》《开放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棒棒农民工深度访谈乡土性农民工身份认同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棒棒”的生计方式与就业空间研究被引量:4
《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年第4期35-41,89-90,共7页秦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都市感知与乡土性--以重庆‘棒棒’为例的城市融入研究"(11YJC840042)
中国农民工以就业型迁徙为主,其中一部分在非正规经济中实现就业。对重庆零散人力搬运业的考察,揭示了农民所固有的乡土社会的文化特质在零散人力搬运业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表明该生计方式的特殊性与农民自身条件和需要之间、从业...
关键词:“棒棒” 生计方式 非正规就业 农民工 乡土性 
实践中的社会关系体研究——基于对“棒棒”群分类概念“坨”的解读被引量: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42-47,共6页秦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都市感知与乡土性--以重庆‘棒棒'为例的城市融入研究(11YJC84004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都市感知研究:范式;实践与人类学方法论的结合"(2013M531857)
重庆"棒棒"内部存在人群分类的意识,并采用"坨"这一术语加以区分。"坨"在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自发形成,具有认知成分和主观感受、态度的情绪成分。"坨"是一个以关系为纽带、兼具人伦和理性色彩的社会关系体。重庆...
关键词:重庆“棒棒” 实践 “坨” 社会关系体 群分类 
事实的家与情感的家——基于对重庆“棒棒”的深度访谈被引量:4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9-24,共6页秦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都市感知与乡土性--以重庆`棒棒’为例的城市融入研究"(11YJC84004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都市感知研究:范式;实践与人类学方法论的结合"(2013M531857)
农民工是中国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向都市流动的产物。城乡空间的转换带来农民工实际居住地和居住模式的变迁,并在家庭关系和情感等方面出现新的特点。重庆"棒棒"这一农民工群体的家庭迁徙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他们在夫妻情感、亲情等方...
关键词: "棒棒" 迁徙模式 情感 农民工 
农民工的都市想象——基于对重庆“棒棒”入城动机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6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6-21,共6页秦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都市感知与乡土性--以重庆‘棒棒’为例的城市融入研究"(项目编号:11YJC840042)
"都市想象"是农民对作为"他者"的都市的"先入之见",着重于由城乡差异带来的对"他者"的想象。这一带有人类学意蕴的概念表明,农民工入城动机研究中社会和文化的因素与经济理性同样不可忽视。通过考察重庆零散人力搬运从业者入城前获取都...
关键词:都市想象 “棒棒” 乡土性 入城动机 农民工 
“忍”与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基于对重庆“棒棒”城市生活心态的深度访谈被引量:11
《开放时代》2013年第3期153-167,共15页秦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都市感知与乡土性--以重庆‘棒棒’为例的城市融入研究"(11YJC840042)的阶段性成果
在熟人社会,有关人际交往的"忍"往往与人情、面子、关系相关联,而在都市这样的陌生人社会,农民工与都市人的群际间冲突语境中的"忍"离不开成员对群体的身份归属问题。对重庆零散人力搬运从业者的研究考察了"棒棒"在城市生活中面对排斥...
关键词:“忍” 身份认同 “棒棒”农民工 
重庆“散棒棒”的“领地感”与生存实践被引量:2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7-44,174,共8页秦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都市感知与乡土性--以重庆‘棒棒’群体为例的城市融入研究"(11YJC840042);项目负责人:秦洁
有关社会基层民众对地点、空间的体认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该研究取向在空间认知研究的基础上,考察特定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判断事物边界的方式,探讨空间合法性获得的途径及其维护方式。对重庆"散棒棒"的"领地感"与生存实践的研究...
关键词:“棒棒” 领地感 生存实践 空间感知 行动者 非正式规则 
集体意向辨析被引量:10
《学术研究》2012年第6期10-16,159,共7页秦洁 陈晓平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基于库恩范式理论的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11Y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4004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ZX020);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C-01)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集体意向的争论涉及两个问题:集体意向的性质是什么?拥有集体意向的主体是什么?前者可归结为集体意向的内容问题,后者可归结为集体意向的拥有状态问题,两者既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集体性意向的实在性和集体性意向的集体拥有状态的...
关键词:集体意向 意向-行动的因果解释 实在性 随附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