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附性

作品数:111被引量:34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陈晓平徐盛桓高新民黄缅李淑静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喻”思维与“谐音表达”研究
《当代修辞学》2024年第5期1-9,共9页徐盛桓 李淑静 
“谐音表达”作为一种修辞格式,表现为一对相谐音的词语或这样的词语所表示的事物所构成的表达,这样的一对词语其音就是相似的。“谐音表达”的这一用法是有意识而为之的,是语言运用主观物理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运用的主观物理主...
关键词:“喻”思维 “谐音表达” 相似性思维 主观物理主义 “心物随附性” “顺阴扶阳” 
索萨德性可靠论中的理智德性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56-63,共8页雷璐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BZX007)。
德性可靠论中的理智德性主要指直觉、知觉、内省、记忆等认知能力,比起德性责任论中作为认知品格的理智德性,作为认知能力的理智德性更难把握。全面理解索萨的“理智德性”概念,需要从背景、定义、功能、目的和价值等维度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索萨 理智德性 随附性 德性可靠论 德性视角主义 
“审美概念”与审美随附性:分析美学对审美特性的研究
《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65-74,207,共11页张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分析美学关键词与当代中国美学话语建设研究”(19XZX017)。
“审美概念”由当代英美分析美学的代表人物西伯利提出,它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后分析美学的很多话题都与这一思想有关。西伯利认为“审美概念”没有成立的充分或必要条件,从这一点来说,它是无条件制约的;审美...
关键词:西伯利 审美概念 审美特性 非审美特性 审美随附性 
论金在权心灵哲学思想的转变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冉奎 万小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量子信息科技哲学及其逻辑基础研究”(22&ZD046)。
金在权的心灵哲学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非还原论变成了还原论。这种转变在三个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关于随附性概念的理解、关于心理因果问题的观点、关于心-身关系的理论模型。文章对比了他在这三个方面发生的思想转变,提出了对他的...
关键词:随附性 心理因果 功能化还原 
干预主义与随附性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李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多元物理主义框架下的心理因果性问题研究”(21FZXB064)。
部分学者认为,随附性会对因果关系的干预主义理论产生不可避免的多层次混淆问题,以至于我们必须在干预主义和随附性之间做出选择。针对这个问题,学界目前有四种解决方案:可固定性条件的豁免方案、因果图方案、应用范围的限定方案和合比...
关键词:干预主义 随附性 因果关系 可固定性 多层次 
自然选择副现象论及其因果决定的限度与反思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年第5期53-59,共7页柯文涌 陈丽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心灵哲学中自然主义的弱化走向研究”(17CZX047);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调查与应对策略研究”(JJ194286);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正念干预的教师压力管理创新研究”(19ZDB015)。
自然选择通常被预设了意向地作用于机体表型特征的因果力。自然选择副现象论否认自然选择和与其连在一起的目的论的因果实在性。有鉴于此,它把病原学功能当作目的论自然化基础,通过高阶因果还原取消自然选择的因果力。魏斯曼模型抽取于...
关键词:自然选择 副现象论 随附性 
意识理解的多元进路与解释鸿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2期153-153,共1页梅剑华 
意识问题是哲学和科学共同面对的问题。虽然关于意识存在诸多神经科学理论,但如何理解意识仍是哲学中最为核心的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物理主义者认为意识过程同一于大脑过程。在面临多重可实现的反驳之后,物理主义者转向了随附性:心...
关键词:神经科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随附性 本体论 意识 物理 
基于随附原则的同一性认知方案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年第4期43-48,共6页钱彦臣 
个体同一性是当代分析形而上学的核心论题。借助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装置,该论题的紧迫性进一步暴露,其本身并不能被简单的形式化手段所回答,其真正面临的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给予个体存在的标准。本质主义似乎是首选方案,然而,基...
关键词:个体同一性 可能世界 随附性 
弱化随附性:消除排他性论证的一个尝试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冉奎 廖铂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量子信息科技哲学及其逻辑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2&ZD046)。
在排他性论证的所有前提中,随附性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少有被人们反驳的。本文并不是要否定心-身随附性,只是希望对它的含义做出一些修改:保留心理属性依赖于物理属性的基本内涵,但取消物理基础能够充分的使心理属性例示的内涵。我们为...
关键词:物理主义 心理因果 还原论 
随附性的必然性与心身关系——从系统本体论的观点看
《哲学分析》2024年第1期59-73,196,197,共17页陈晓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计算社会科学的解释研究”(项目编号:19BZX033);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心身问题的功能主义进路研究”(项目号:GD20YZX02)阶段性成果。
金在权首先把随附性看作上下两层性质即随附性质和基础性质之间的依赖或决定关系,区分了弱和强这两种随附性概念。当其随附性理论遭遇诸多困难之后,他又提出整—部随附性概念,并赋予它形而上学的必然性,表现出从认识论向实践论转变的倾...
关键词:随附性 必然性 心身关系 系统本体论 金在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