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Z006)

作品数:12被引量:2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海霞宋秀葵丁燕巩克菊田昊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建筑大学苏州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生态经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生态文明环境弱势群体生态文明建设视阈动力系统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卫·格里芬的全球民主思想述评
《学理论》2016年第10期40-41,共2页李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制度研究"(13BZZ006)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潮流之一,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大卫·格里芬所主张的全球民主是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为其哲学基础,并通过建立超越所有主权国家的全球民主政府来解决争端。此观点的提出引出了...
关键词:全球民主 怀特海 全球政府 生态文明 
中越两国市场转轨过程中福利体制之比较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33-38,共6页乔纳森·伦敦 杨海兰 段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3BZZ006)
在中越两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相互依存,即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历史性结合深刻地影响社会福利和社会分层体系。从动态角度看,中越两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进程以及新政治经济发展,与当代两国的福利体制和社会分层体系联系密切。当今中越两国福利...
关键词:市场转轨 中越 福利体制 比较 政治 经济 
华裔美国文学中地方意识与全球意识共存的“全球地方”生态思想研究被引量: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宋秀葵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地方,空间与生存西方人文主义地理学生态美学思想研究”(14YJAZH067)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3BZZ006)
华裔美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文明精神要旨的"世界性的现代人"形象,善于运用双重地方特色语言、中西元素混搭、中西文化相互移植与变形等更具包容性的跨界的叙事策略,这逐渐成为融合中西、体现地方意识与全球意...
关键词:地方意识和全球意识共存 华裔美国文学 “世界性的现代人”身份诉求 跨界的叙事策略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策略探析被引量:5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8,24,共9页刘海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制度研究"(13BZZ00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仍呈较高态势。引发该类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环境风险、不合理的开发安置等,其深层原因则主要在于社会协商制度、利益协调机制、民主决策程序和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健全。对环境群体...
关键词:环境群体性事件 基本类别 深层原因 治理策略 
从清初灾害应对方式看“天人合一”观念的生态局限——兼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现实根基
《泰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80-84,共5页刘海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制度研究"(13B22006)
"天人合一"观念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亦不容忽视。从清初灾害应对方式来看,"天人合一"观念不利于全面分析灾害产生的原因,限制了人类抗灾救灾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在灾害应对方面缺乏针对性和消极被动。由于其理论...
关键词:天人合一 灾害应对方式 片面归因 消极被动 生态局限 
生态民主: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被引量:1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33-37,共5页田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制度研究"(13BZZ006)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的重要内容,已然成为我国的执政新理念,而生态民主是实现生态文明所必须的一种制度保障。本文从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总结对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阐述生态民主...
关键词:生态民主 生态文明 民主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协调功能被引量:4
《理论视野》2014年第10期82-84,共3页巩克菊 丁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制度研究>(编号:13BZZ006)的阶段性成果;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利益协调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编号:J13WA51)的阶段性成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确认和证实人有利己性是前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规范人的求利行为,如何全面、准确地保障个人的利益问题,如何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客体之间协调利益关系.除了政治、经济的协调机制外,还要纳入思想...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利益 功能 
简论西方生态思潮的四大论争被引量:2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22-27,共6页刘海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制度研究"(13BZZ006)
20世纪以来西方生态思潮经历了四次值得注意的论争:一是生态悲观主义和生态乐观主义的交锋;二是生态现代主义和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分野;三是无差别主体指向与差异性主体指向的纷争;四是绿色生态思潮和红色生态思潮的辉映。西方生态思潮发...
关键词:西方生态思潮 四大论争 启发意义 
浅析中美环境弱势群体研究的不同视阈——兼论推进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研究的初步构想被引量:1
《生态经济》2014年第3期180-183,共4页刘海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制度研究"(13BZZ006);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环境弱势群体调查研究"(11CKSJ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环境正义视阈下的环境弱势群体"(2011M500354)
环境弱势群体的研究在中美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学者基于环境正义的角度,主要关注少数族裔、有色人种和贫困者;我国的研究则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主要关注农民的环境弱势地位。推进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研究的初步构想包括拓宽研究视野...
关键词:环境弱势群体 中美差异 推进构想 
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系统被引量:8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刘海霞 宋秀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制度研究"(13BZZ006)
生态意识主要包括生态认识、生态情感、生态意志和生态参与。它的时代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它是生态理性转化为生态行为的中介,是整体自觉转化为个体自觉的中介,是学理自觉转化为生活自觉的中介。公民生态意识的提升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
关键词: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 中介作用 动力系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