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895-1945)

作品数:7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钧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都市文化研究》《名作欣赏(上旬)》《东岳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美学新古典主义叙事《四世同堂》老舍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专题研究:深化台湾新文学研究的最佳路径——以“1926-2016:台湾小说中的‘中华叙事’研究”为例被引量: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22-130,共9页李钧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12YJA751033)
书写整体性的中国新文学史的前提,是对台湾文学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并在两岸文学平行研究基础上完成文学史编年对接。通过梳理1926 2016年间台湾小说的代际特征我们发现:台湾新小说的题材变化、艺术进步、文体嬗变、观念变革等具有明显...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史 台湾小说 专题研究 中华叙事 生态文化学 
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被引量:6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0-36,共27页李钧 
作者主持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12YJA751033)的阶段性成果
一个语象在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再三重复,即会渐渐累积起象征意义,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成为凝结着作者深度经验与情绪细节的主题语象,也成为打开作者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时用了十余处"地道北平人"、"地道的中国人"、...
关键词:老舍 《四世同堂》 地道的中国人 新古典主义小说 
大学之道,止于至善——论鹿桥《未央歌》的小说美学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6年第1期9-19,共11页李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12YJA751033)的阶段性成果
鹿桥的《未央歌》是一部关于'爱与美'的现代写意小说,一部'以情调风格来谈人生理想的书'。它对西南联大师生生存状态的诗意呈现,对人生理想的沉郁书写,对人文理性的自觉赓续,都达到了静穆中和之境。作者在小说中对深邃绵密的中国文化进...
关键词:鹿桥 《未央歌》 现代写意小说 新古典主义小说 中国叙事学 
中产立场与接续意识——杜亚泉政治文化思想新论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09-114,共6页李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895-1945)"(项目编号:12YJA751033)的阶段成果
杜亚泉是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先觉者。他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路径有着清晰而恒定的主张,这就是政治上的减政主义,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上的接续主义。他主张和平渐进的社会改革路径,坚持"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中产阶级立场,...
关键词:杜亚泉 政治文化思想 减政主义 自由主义 接续主义 
吾国吾民,斯文在兹——林语堂《京华烟云》创作意图论被引量:1
《都市文化研究》2014年第2期263-293,共31页李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12YJA75103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传统文化与20世纪‘寻根小说’研究”(10CWXJ06)的一部分
《京华烟云》是一部拟《红楼梦》的小说。林语堂要通过小说怀念几位亲人,怀念故都北京,纪录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转型;他要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同时向西方世界介绍文化中国,表达'中国不死'的坚定信念;他要大题小作,'文章报国',在家族...
关键词:林语堂 《京华烟云》 创作意图 文化中国 致敬与怀念 
“莎菲性格”正解——兼谈传统文学对丁玲早期创作的影响被引量:4
《东岳论丛》2013年第12期97-102,共6页李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12YJA75103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传统文化与20世纪‘寻根小说’研究"(10CWXJ06)的成果之一
莎菲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异质性的存在,莎菲是一个丰富的痛苦者,她的痛苦与其说来自身体,不如说缘于对人生意义和真挚爱情的执拗求索;莎菲是一个自觉的个性主义者,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一个女性"狂人"。如果说鲁迅《狂人日记...
关键词: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传统文学 
乡愁叙事与回忆美学——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小说学被引量:3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2年第9期5-16,F0002,共13页李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12YJA75103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传统文化与20世纪‘寻根小说’研究"(10CWXJ06)的研究成果之一
萧红因其“越轨的笔致”而成为最难索解的现代作家之一,其《呼兰河传))受到的误读最多。这主要因为“《生死场》的巨大成功,影响了人们对萧红思想的全面理解,特别是限制了人们对她后期思想的研究”,因而对她的评价“基本停留在抗...
关键词:《呼兰河传》 萧红 小说学 美学 回忆 叙事 乡愁 现代作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