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

作品数:77被引量:4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鹏飞郭传梅刘红洲黄静方维保更多>>
相关机构: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主题:叙事范式审美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生命《金瓶梅》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20世纪上海书写的文学范式与图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84-86,93,共4页郭传梅 
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新时期之前当代文学的上海书写--以<上海的早晨>为中心"
20世纪上海书写有两种文学范式,即以茅盾为代表的突出社会问题和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日常生活的范式。在两种范式中,突出社会问题的一翼基本上被置于"左翼"意识形态的观照之下。张爱玲将笔触伸向全体市民,书写着庸常琐事和乱世悲欢。周而...
关键词:上海书写 文学范式 社会问题 日常生活 文学图景 
“工农兵”文艺的建构与超越——十七年文学综论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93-97,共5页郭传梅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0sk119);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
关于十七年文学,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的评价都不免失之简单,而应尽可能重返文学现场,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以客观、理性的审视。作为"为工农兵"的"新的人民的文艺",其文学思潮在规范与质疑中交替演进,创作主体具有认同与焦虑的心态特点,文学...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 “工农兵”文艺 建构 超越 
论《上海的早晨》的创作心理被引量:1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8-21,共4页郭传梅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0sk119);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
作为一部解剖学范本式的作品,《上海的早晨》却遭受了评论界的冷遇,这是很遗憾的。在城市文艺主要应为工人阶级服务这一创作思想指导之下,作者周而复不惜笔墨正面描写工人,并屡次加以修改提纯,但在"后记"中却对修改内容和定稿时间进行...
关键词:《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 创作心理 革命的焦虑 浮华的暗恋 
推到一时豪杰,扩拓万古心胸——陈独秀、毛泽东诗词之比较
《皖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87-93,共7页张应中 
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
陈独秀、毛泽东都是二十世纪的革命家,也是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诗词成就非常突出。他们的诗词在革命情怀、英雄气概和创新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呈现出各自的个性特点。相比较而言,毛泽东的诗词更能赢得广大的读者。将...
关键词:陈独秀 毛泽东 诗词 革命 英雄 创新 
汉语方言三种体标记的共用分布与特征互动被引量:2
《语言研究》2011年第3期108-112,共5页饶宏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苏皖区域方言语法比较研究"(07CYY006);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徽州方言时体范畴研究"(W2009A016)
跨方言看,汉语方言中进行、持续和完成三种体标记呈现三大类型:位置对立、标记兼用和标记三分,形成一种"五缺二"格局。借鉴语言类型学的动因互动分析思路,采用两个情状特征的互动可以进行解释:特征一是"终结——非终"的区别;特征二是"...
关键词:体标记 语言类型学 五缺二 特征互动 
呼啸沧桑:中华“虎文化”情结信奉的生命意趣被引量:1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153-156,共4页张鹏飞 
国家级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07DD19);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金课题(2009SK48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华虎文化温雅畅融、历史悠久、意味隽永,并作为华夏古代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且以其绚丽多彩的生命蕴涵而始终体认着炎黄子孙的人生境界、价值观念、伦理意蕴、道德规范、生命节操、审美情趣等极为鲜明广袤的民族心理特质。中华虎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虎文化 信奉情结 生命意蕴 
救赎人性:曹禺《雷雨》悲剧叙事中“俄狄浦斯情结”的生命印证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54-59,共6页张鹏飞 
国家级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07DD19);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金课题(2009SK482)的阶段性成果
曹禺以其处女作《雷雨》而展示着生动活泼的人物、激情洋溢的台词、独具匠心的构思、跌宕起伏的情节、悲悯济世的情怀并奠定了历久弥新的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演义史上具有开拓价值的经典地位。可以说,曹禺正是依托剧本演绎中频繁表述的"...
关键词:曹禺 《雷雨》 俄狄浦斯情结 叙事模式 生命情韵 
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杜述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11-114,共4页黄振新 王少仁 
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桐城诗派研究>(项目编号:2009A001)
方东树将杜甫置于古今诗人之最。方东树认为:在内容上,杜甫在重诗教的同时能缘情而发,诗作情真意挚、活泼生动;在技法上,杜甫能将散文之法移于诗歌,诗法高明。方东树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杜诗作出了独具一格的评述,其诗论具有一...
关键词:方东树 《昭昧詹言》 杜诗评价 
论华夏传统书法艺术“天人合一”的生命文化情韵被引量:1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109-111,共3页张鹏飞 
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金课题(2009SK482)阶段性研究成果
华夏民族以独特的文字视觉愉悦而创造了书法艺术且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生命体征,可谓是世界历史长河中颇为别致的文化景观。可以说,中国传统书法以其独特的生命趣味、灵聚的艺术成就和雅致的风格品味而著称于世,它起源于秦、成形于...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书法艺术 生命情韵 
革命理性话语中的都市感觉——论蒋光慈的革命小说被引量:2
《学术界》2011年第3期151-156,277-279,共9页黄静 
安徽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007jqw033);2009年度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
蒋光慈革命小说的都市书写一方面通过对比性的都市空间图景的呈现,展示都市的贫富两极对立,以此批判都市空间的等级秩序。另一方面,由于在思想意识深层及生活方式中所具有的小资产阶级根性,蒋光慈的都市书写又会不自觉地投入个体的都市...
关键词:蒋光慈 革命理性 对比 都市感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