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217)

作品数:8被引量:5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迪强刘毅王秀磊李娜易图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际遗传学杂志》《中国农学通报》《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生物多样性》更多>>
相关主题:普氏原羚粪便DNA微卫星引物居民地面积分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普氏原羚保护中牧民行为及参与保护意愿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390-394,共5页王美兔 李迪强 周建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217);濒危动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2001DIB10058)
保护区与社区关系的处理是当前大部分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分析保护普氏原羚对牧民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牧民拆除围栏的因素,并进一步对牧民参与保护的意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保护当局提供...
关键词:意愿 牧民 LOGISTIC模型 
粪便DNA中筛选普氏原羚微卫星引物并应用于个体识别
《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第2期68-72,共5页洪艳云 李迪强 易图永 张于光 刘毅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性项目:“濒危动物保护技术研究”(2001DIH100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普氏原羚生境选择与空间异质性动态研究”(30370217)
为了更好地保护极度濒危的普氏原羚物种,选择非损伤性样品———粪便作为研究材料,应用10对非洲糜羚微卫星引物和10对绵羊微卫星引物对普氏原羚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发现,有8对引物在普氏原羚基因组DNA...
关键词:普氏原羚 微卫星 个体识别 粪便DNA 
普氏原羚保护区建立与社区不同收入牧民群体的关系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569-572,共4页王美兔 李迪强 周建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217);濒危动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2001DIB10058)
从牧民的角度讨论普氏原羚保护的相关问题。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迭代聚类法,按牧民收入将牧民群体分成三组后,选取影响普氏原羚保护的指标对样本牧民进行聚类,将各收入组的牧民进行细化对比分析,并且根据每户牧民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和...
关键词:聚类 牧民群体 普氏原羚 保护 
筛选普氏原羚粪便DNA中微卫星引物并应用于个体识别被引量:3
《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第9期54-58,共5页洪艳云 李迪强 易图永 张于光 刘毅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性项目:"濒危动物保护技术研究"(2001DIH10058);国家自然科学"普氏原羚生境选择与空间异质性动态研究"(30370217)资助
为了更好地保护极度濒危的普氏原羚物种,选择非损伤性样品-粪便作为研究材料,选用10对非洲糜羚微卫星引物和10对绵羊微卫星引物作为筛选普氏原羚基因组DNA微卫星位点的引物。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PCR的扩增产物,结果...
关键词:普氏原羚 微卫星引物 个体识别 粪便DNA 
粪便不同保存方法对动物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4
《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第5期341-345,367,共6页李娜 李迪强 王秀磊 刘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370217);濒危动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No.2001DIB10058)
目的为了探索一种既能使野外采集的粪便样品DNA保存完好,又方便带回实验室用于分子水平研究的粪便保存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将普氏原羚的粪便在野外分别采取60℃干燥后低温保存,75%乙醇保存,100%乙醇保存,直接低温(保温箱中加生物冰袋...
关键词:粪便保存方法 DNA提取 普氏原羚 
微卫星DNA在濒危动物保护中的应用被引量:2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106-110,共5页李娜 李迪强 刘毅 王兰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217);国家濒危动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2001DIB10058)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物,迫切需要了解它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现状.而微卫星DNA具有多态性信息丰富、共显性遗传、易于检测等特点,作为一种优良的遗传标记在濒危动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其在濒危动物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基...
关键词:微卫星DNA 濒危动物 遗传结构 基因流 进化史 
普氏原羚的食性研究被引量:8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289-292,共4页易湘蓉 王秀磊 周慧 李迪强 刘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217);科技部社会公益型项目"濒危动物保护技术"(2001D1B10058)资助
为了给普氏原羚的生境评价、迁地保护和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采用笼养饲喂法,在青海湖鸟岛选择优势植物20种,于2004年8~9月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保护站2只人工饲养的普氏原羚的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试2只普氏原...
关键词:普氏原羚 食物选择 取食量 选择性指数 
青海湖东-克图地区普氏原羚生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33
《生物多样性》2005年第3期213-220,共8页王秀磊 李迪强 吴波 杨洪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217);濒危动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2001DIB10058)
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作者通过2002–2004年不同季节的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以可食植物丰富度、坡度...
关键词:普氏原羚 适宜性评价 青海湖 地理信息系统(GIS) 人类活动影响 珍稀濒危动物 2004年 周边地区 实地调查 可食植物 评价因子 隐蔽条件 评价模型 评价结果 生境质量 面积分 保护区 内蒙古 丰富度 分布区 研究区 居民地 破碎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