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IYJA710005)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杜军林更多>>
相关机构:河西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河西学院学报》《黑河学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非正式制度聚居地区西北民族西北少数民族农村法制建设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非正式制度实施被引量:1
《河西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99-107,共9页杜军林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功能的调适及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项目编号:14BFX009);2011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YJA710005);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金发[2012]5030)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个别地方和一些阶段的发展又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西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困难的深层原因,是解决其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通过叙述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现状及历史缘由,...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 经济发展 非正式制度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法制建设中的非正式制度因素研究被引量: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127-130,共4页杜军林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功能的调适及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项目编号:14BFX009);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YJA710005);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金发[2012]5030号)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法制建设的作用是双重的,在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发挥正式制度的不足和高成本带来的风险,非正式制度同样可降低法治建设的成本。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其消极影响指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的功能是负向的,无法...
关键词:西北民族聚居地区 非正式制度 农村法制建设 
非正式制度下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乡村司法谱系与法治实践
《净月学刊》2015年第6期94-100,共7页杜军林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功能的调适及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FX009;2011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A710005;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金发〔2012〕5030号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土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与国家法律是相互独立的两套法律秩序,任何国家法律的实践都要考虑到这层现实因素,否则直接而强加的策略只有导致两者的紧张、矛盾和对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司法谱系及其要素非常丰富而复杂...
关键词:西北民族聚居地区 非正式制度 乡村司法谱系 法治实践 
论非正式制度与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关系
《河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64-70,共7页杜军林 
2011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YJA710005);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编号:留金发[2012]5030号)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当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强化激励机制,提高经济绩效;而当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一致时,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阻碍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从而影响经...
关键词:西北民族聚居地区 非正式制度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西北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基层民主与社会自治的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黑河学刊》2014年第3期47-51,共5页杜军林 
2011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11YJA710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金发[2012]5030号
发展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主和自治对于祖国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可是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现今在基层民主和社会自治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村干部、村民法制观念淡薄、村民自治缺乏有...
关键词:西北民族聚居地区 基层民主 社会自治 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