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军林

作品数:35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正式制度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榆林学院学报》《传承》《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江汉学术》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黑果枸杞根系对干旱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被引量:6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183-191,共9页张金菊 田青 郭有燕 张惠云 包新光 孔东升 杜军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334);教育厅产业项目(2021CYZC-56);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2021A-122);2022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2ZY2QG001)。
【目的】探讨黑果枸杞幼苗根系生理生化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为今后黑果枸杞的培育管护和种群繁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黑果枸杞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控水法,比较不同胁迫时间段黑果枸杞幼苗根系活力、脯氨酸、丙二醛(MDA)...
关键词:黑果枸杞 生理生化 干旱胁迫 根系 
不同林分密度青海云杉林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3
《干旱区地理》2023年第7期1133-1144,共12页冯宜明 吕春燕 王零 赵维俊 马雪娥 杜军林 何俊龄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JR7RA554,22JR5RA771);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022LQGR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247);2022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2ZY2QG001);河西学院2020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KY⁃QD2020003)资助。
为深入了解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碳、氮固持能力与循环及其影响机制,以不同林分密度(350株·hm^(-2)、850株·hm^(-2)、1000株·hm^(-2)、1400株·hm^(-2)、1600株·hm^(-2)、1950株·hm^(-2)、2100株·hm^(-2)、2300株·hm^(-2)、3000株...
关键词:林分密度 青海云杉林 碳、氮储量 祁连山 
国家级非遗裕固族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创意开发研究被引量:2
《青藏高原论坛》2022年第3期96-103,共8页杜军林 
2020年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地方经验研究——以西北民族走廊为例”(批准号:2020-GMB-001);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计划项目“河西走廊红色旅游精品示范区打造开发研究”(批准号:2021CYZC-64);“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影像志及可视化保护传承研究”(批准号:H2018042);“河西走廊民族文化元素在室内外及旅游产品装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研究”(批准号:H2019057)阶段性成果
随着少数民族历史的变迁以及现代化,其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裕固族传统民歌失去了滋养它的宝贵土壤,传统民歌传承出现即将失传的现象。调查显示,年轻的裕固族民族歌手和非遗传承人日趋减少,对裕固族民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裕固族民歌 文化保护 传承 创意开发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非正式制度实施被引量:1
《河西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99-107,共9页杜军林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功能的调适及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项目编号:14BFX009);2011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YJA710005);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金发[2012]5030)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个别地方和一些阶段的发展又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西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困难的深层原因,是解决其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通过叙述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现状及历史缘由,...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 经济发展 非正式制度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法制建设中的非正式制度因素研究被引量: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127-130,共4页杜军林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功能的调适及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项目编号:14BFX009);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YJA710005);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金发[2012]5030号)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法制建设的作用是双重的,在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发挥正式制度的不足和高成本带来的风险,非正式制度同样可降低法治建设的成本。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其消极影响指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的功能是负向的,无法...
关键词:西北民族聚居地区 非正式制度 农村法制建设 
非正式制度下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乡村司法谱系与法治实践
《净月学刊》2015年第6期94-100,共7页杜军林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功能的调适及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FX009;2011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A710005;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金发〔2012〕5030号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土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与国家法律是相互独立的两套法律秩序,任何国家法律的实践都要考虑到这层现实因素,否则直接而强加的策略只有导致两者的紧张、矛盾和对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司法谱系及其要素非常丰富而复杂...
关键词:西北民族聚居地区 非正式制度 乡村司法谱系 法治实践 
论非正式制度与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关系
《河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64-70,共7页杜军林 
2011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YJA710005);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编号:留金发[2012]5030号)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当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强化激励机制,提高经济绩效;而当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一致时,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阻碍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从而影响经...
关键词:西北民族聚居地区 非正式制度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的“双联”实践战略研究——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2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84-188,共5页杜军林 
甘肃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西部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生存现状及反贫困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少数民族为例"(项目编号:1009B-07);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金发[2012]5030号)的阶段性成果
迅速有效地缓解和逐步消除广泛存在于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现象,是当前中国西北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极为紧迫、艰巨而又十分棘手的难题。就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来看,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生态环境恶劣、民族...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反贫困 双联实践战略 
西北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基层民主与社会自治的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黑河学刊》2014年第3期47-51,共5页杜军林 
2011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11YJA710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金发[2012]5030号
发展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主和自治对于祖国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可是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现今在基层民主和社会自治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村干部、村民法制观念淡薄、村民自治缺乏有...
关键词:西北民族聚居地区 基层民主 社会自治 认同 
“差序格局”再审视及法治困境的破解被引量:1
《江汉学术》2014年第2期32-36,共5页杜军林 文科 
国家留学基金(留金发[2012]5030)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尝试着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概念,以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在变迁了的中国当代社会,差序格局得以延续,但其内容和取向都发生了变化。在父系血缘关系之外,外亲关系渗入"差序格...
关键词:差序格局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社会结构 理想类型 法治困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