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2002)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丁淑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江夏学院学报》《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更多>>
相关主题:艺术品格当代小说传奇《日子》黑暗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诺奖得主马哈福玆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6期136-142,共7页丁淑红 
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中心课题研究资助项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玆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项目批号:11YJA75200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采用描述性分析的翻译批评方法,从跨文化研究角度,借用译介学、翻译操控理论与接受美学理论,从翻译和研究层面展开,梳理了马哈福玆获诺贝尔文学奖前后在中国的译介脉络与接受轨迹,在对不同时期的接受心态和接受方式进行共时性和历...
关键词:纳吉布·马哈福玆 接受研究 影响研究 
征服黑暗,创造传奇——《日子》对阿拉伯现代自传书写的典范作用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102-108,共7页丁淑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2002)
埃及著名作家塔哈·侯赛因的《日子》开创了阿拉伯自传体小说之先河,影响巨大而又深远。《日子》体现自传的基本范式:个人成长与社会镜像的契合;体现自传的艺术品格:坦率诚实和真实人格的重合;体现自传的美学原则:纪实叙事和文学技巧的...
关键词:《日子》 基本范式 艺术品格 美学原则 
跨文化重构之下的意义生成与演变轨迹——中国式的阿拉伯文学史
《外国文学》2013年第6期40-47,158,共8页丁淑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11YJA752002)
本文通过对中国的阿拉伯文学史书写进行线性脉络轨迹的梳理和形态种类的分析,在跨文化重构的观照下,探析意识形态、文学史观和主体介入对中国的阿拉伯文学史书写所产生的影响,旨在对今后阿拉伯文学史的中国式书写有所裨益。
关键词:跨文化重构 中国阿拉伯文学史中国式书写 
个人言说与历史再现——评析也门当代小说《人质》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81-86,92,共7页丁淑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2002)
也门当代作家宰德·穆提厄·代马季的《人质》,通过表层叙事"我"的三次身份角色改变,特别是在与副王妹妹的感情纠葛中心路历程发生的变化,从被动捍卫做人的尊严逐渐萌生出主动反抗的意识——自我设计生存,深层叙事则展现了1948年前后也...
关键词:人质 身份变化 觉醒意识 历史再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