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2064)

作品数:8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武红岭董树文刘晓春薛怀民张利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更多>>
相关主题:超高压变质作用大别造山带断层屈服应力塑性区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与同期盆-山耦合动力机制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第3期204-214,共11页武红岭 殷秀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9972064);国土资源部科技研究项目(No.991005)资助。
从中国大陆新生代构造-地貌发生重大改变的地质事实出发,针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演化过程,构建力学模型,考虑岩石圈各圈层蠕变机制,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同期盆-山耦合的深层动力学机理,对地学研究提出的盆-山伸展动力学模式进行...
关键词:岩石圈减薄 盆-山体系 动力机制 蠕变方程 数值模拟 
微观结构超压机制与超高压矿物的形成被引量:4
《岩石学报》2003年第4期739-744,共6页武红岭 池顺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9972064);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2002201)资助
提出了由岩石及矿物的结构形态、岩石力学性质不同引起的微结构超压机制。对影响结构超压的诸因素(弹性参数、热物理性质)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压力对超高压岩石、矿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构压力随弹...
关键词:超高压矿物 结构超压 影响因素 成岩深度 
几个力学概念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第2期109-114,共6页武红岭 王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9972064).
本文对构造地质学中常用的几个力学概念在使用中出现的误解和问题进行了讨论,阐述了笔者的看法和建议,以期重新引起地学工作者应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地质构造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并期待更多的地质学家能正确地运用力学的相关知识探讨...
关键词:力学概念 构造地质学 动力学 运动学 静力学 应力 应变 弹性 塑性 粘性 
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被引量:18
《地质学报》2002年第2期163-172,共10页董树文 武红岭 刘晓春 薛怀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9972064);国土资源部"九五"重大地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9501102-3)
迄今为止,非撞击型超高压变质作用均发生在陆陆碰-撞造山带,这在东半球许多地点已被证实。超高压变质岩石以含柯石英和金刚石包体的榴辉岩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石为代表,形成的温压环境为650~800℃,2.6~3.5 GPa。研究证明大多数超高压岩...
关键词:陆-陆点碰撞 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别山 喜马拉雅碰撞带 力学分析 
断层周围的弹塑性区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8
《地球学报》2002年第1期11-16,共6页武红岭 张利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9972 0 64 );国土资源部资助项目 ( 9910 0 5 )资助
采用弹塑性有限单元方法 ,通过模拟符合实际状况的逐步加载过程所引起应力场和塑性形变区的研究 ,得出如下结果 :①在塑性或韧性剪切形变情况下 ,断裂或形变带的共轭剪切角往往大于 4 5° ;②在双向挤压应力条件下 ,先存断裂的前缘部位...
关键词:断层 非线性本构关系 塑性区 有效应力 屈服应力 地质意义 
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被引量:2
《地质学报》2002年第1期99-99,共1页董树文 武红岭 刘晓春 薛怀民 
迄今为止,非撞击型超高压变质作用均发生在陆- 陆碰撞造山带,这在东半球许多地点已被证实。超高压变质岩石以含柯石英和金刚石包体的榴辉岩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石为代表,形成的温压环境为650~800℃,2.6~3.5Pa。研究证明大多数超高压岩石...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 陆-陆碰撞 造山带 榴辉岩 大别山 点碰撞模式 
大别山陆—陆点碰撞和构造超压的形成被引量:6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457-463,共7页武红岭 董树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19972 0 64 ) ;国土资源部"九五"重大地质基础研究项目 (No .95 0 110 2 -3)
依据大别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古地磁证据 ,提出大陆动力学非规则边界陆 -陆点碰撞模型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点碰撞所引起的构造应力集中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构造压力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推测可能形成的深度范...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岩 陆-陆点碰撞 构造应力 大别造山带 大陆动力学 
大别造山带构造超压形成的碰撞力学机理被引量:4
《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第4期478-483,共6页武红岭 董树文 
国家自然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碰撞力学成因和流变学分析"(编号 :19972 0 6 4);国土资源部"九五"重大地质
提出了大别山构造超压形成的点碰撞模型 ,简要分析了大陆碰撞带构造运动引起的粘性介质中粘性应力和平均应力随岩石物性的变化规律 ,探讨了构造压力对超高压的贡献及对成岩深度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圈中的附加压力...
关键词:点碰撞机制 构造超压 粘性流变体 大别造山带 岩石圈 撞力学机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