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SH028)

作品数:16被引量:8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段友文卫才华王旭张鑫陶博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中国民俗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晋阳学刊》《中国文化研究》《青海社会科学》《文艺争鸣》更多>>
相关主题:古村镇传说边关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景观、历史记忆与村落传统——以泽州县拦车村为例被引量:1
《贺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91-97,共7页高忠严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SH028)
古村落保护中,文化景观、历史记忆和村落传统有密切关系。山西泽州拦车村的调查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和传承与村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文化景观提供了生存依照和发展活力。公共空间为相对封闭环境中生活...
关键词:文化景观 历史记忆 村落传统 拦车村 
“长城文化遗产廊道”:边关古村镇整体保护之构想被引量: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1-7,共7页段友文 张小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0BSH028)
地处长城带的边关古村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功能不断演变,由最初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演变成一个集军事、商业、民俗于一体的文化生态空间。长城带古村镇保护虽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保护方式忽视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
关键词:长城文化带 遗产廊道 边关古村镇 整体保护 
外长城沿线山西边关古村镇民族民俗融合论析——以大同得胜堡、落阵营和新平堡为例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8-16,64,共10页卫才华 张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BSH028)
民族民俗融合是指各民族的民俗文化通过相互碰撞、交流,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消除差异趋于一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形成了独特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外长城沿线山西境内边关古村镇成为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
关键词:民族民俗融合 边关古镇 外长城沿线 
狐突传说信仰与山西区域社会文化变迁考论被引量:5
《晋阳学刊》2014年第6期16-26,共11页段友文 杨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0BSH028)的阶段成果之一
晋国士大夫狐突生前有勇有谋,忠心不二,死后逐渐被神化,成为民众信仰的神灵。狐突信仰主要分布在山西交城、清徐交界的狐爷山一带及周边地区,形成一个辐射多县市的狐突信仰圈;这些地区流传着大量关于狐突的民间传说,又构成一个狐突传说...
关键词:狐突 传说圈 信仰圈 社会文化变迁 
山西省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问题被引量:1
《民间文化论坛》2014年第5期69-74,共6页卫才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SH028<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的成果之一
古村镇是山西乡村社会中重要的文化景观,以往对于古村镇的研究侧重历史建筑,较少关注古村镇活态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研究从古村镇发展的整体情况考虑,着重讨论山西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方案。
关键词:山西古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重述神话: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再造——《碧奴》《后羿》《人间》解读被引量:5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34-138,共5页段友文 陶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10BSH028)
重述神话通过再现人类先祖的心路历程,唤醒了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碧奴》、《后羿》和《人间》三部作品以崭新的时代精神重新构建了华夏民族的古老神话,引起了民众内心深处对华夏民族情感的共鸣,更寄托着当代人的文化守望和精神反思...
关键词:重述神话 原型 人性 现代性 
晋东南二仙传说信仰内涵的三次转变及其社会文化图景被引量:4
《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第2期196-212,共17页段友文 刘金蕾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0BSH028
二仙是晋东南的地域性俗神,千百年来得到世人的崇拜与祭祀,形成以孝德为核心的民俗信仰文化。泽、潞两地流传的二仙传说历经时间更迭,内容日趋丰富,情节不断完善,实现了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延展嬗变。本文以"二仙传说信仰内涵的三次转...
关键词:二仙 传说生命场 原型置换 社会文化图景 
张爱玲小说都市民俗叙事的女性视角被引量:3
《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143-149,共7页段友文 乐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0BSH028)
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张爱玲的出现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照亮了整个上海文坛,她的作品以小说为主,代表作有《红玫瑰和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等。本文从张爱玲的女性视角入手,探寻其小说都市民俗叙事的独特性,将张...
关键词:上海 张爱玲 都市民俗 女性视角 
论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为例被引量:17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段友文 王禾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10BSH028)
文化创意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门新兴产业,它与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村落是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传承的重要空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中,政府、地方和本土居民只重视...
关键词:古村落 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关古镇保护模式研究——以山西右玉县右卫镇为例被引量:5
《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134-152,共19页段友文 张鑫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0BSH02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山西边关要塞古村镇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地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军城到治城的发展,聚积了多元、多样的文化资源。伴随着村镇功能的演变,右卫镇逐渐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既包括传统的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文化...
关键词:右卫镇 多元文化 传统文化 绿色资源 保护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