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138125)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蒋波更多>>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汉论坛》《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武陵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隐士处士班固兼及太史公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略论司马迁的隐逸观——兼及太史公与班固隐逸观的差异被引量: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51-54,共4页蒋波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优秀青年项目:汉魏时期的隐士政策研究(13B125)
班固曾批评司马迁"退处士而进奸雄"。"退处士"并非指司马迁排斥隐士,而是司马迁、班固两人不同隐逸观的反映。司马迁对于古代隐逸现象的最早发生持谨慎态度,他褒扬隐士的志节,尊重隐士但不崇尚归隐行为,与班固的既尊隐又崇隐不同。这些...
关键词:司马迁 班固 退处士 隐逸观 原因 
论楚国的隐士群体及隐士政策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14年第6期99-102,共4页蒋波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汉魏时期的隐士政策研究"(编号:13B125)阶段性成果
楚国的归隐现象比较常见,道家型隐士是隐士群体中的主流。楚国隐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归隐目的单纯,而且往往隐而不出;追求徜徉山水、自娱自乐的生活逸趣;隐士妻子大多支持、追随丈夫隐居。楚国征召过这批士人,而且对于他们的拒仕十...
关键词:楚国 隐士 特征 隐士政策 
隐士对汉代社会的教化作用及当代价值
《武陵学刊》2013年第6期5-10,共6页蒋波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汉魏时期的隐士政策研究"(13B125)
两汉政府重视教化,隐士在其中扮演了独特角色。一方面政府有意识利用隐士来宣扬教化;另一方面隐士自觉或不自觉参与其中,方式包括因教化俗、道德感化等。隐士们大多幽居民间,他们或以身作则,或以善化恶、因德化民,对乡里民风的纯化起了...
关键词:汉代 隐士 隐士精神 社会教化 当代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