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观

作品数:38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胡秋银蒋波周同郑训佐佘依爽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社会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中华文化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康德的隐逸观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5年第1期29-32,共4页杨梦园 
康德从哲学角度审视隐逸,认为个体选择隐逸生活主要基于两种动机:一是超越感官享乐和感性需求,追求精神层面的独立自主;二是由于社会疏离感或恐惧感,导致个体产生避世倾向。康德认为隐逸具有崇高的美学价值,在第一种情况下,个体通过超...
关键词:康德 隐逸 崇高 自由 
《琵琶记》主旨“失吾故”说献疑——兼论高明的隐逸观
《上海视觉》2024年第3期60-64,共5页王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昆曲的传播与流变研究”(23YJC760153);2023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曲艺史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研究”(307-AC0102-23-005601)。
《琵琶记》主旨历来存有争议。张勇风《〈琵琶记〉主旨“隐喻说”探微》一文根据作者高明去职后曾言“不失吾故”,认为《琵琶记》主旨为后悔入仕。然而,这一观点却是值得商榷的。高明从未真正地与官场诀别,一般认为的他晚年厌倦仕途也...
关键词:《琵琶记》 高明 “不失吾故” 隐逸观 
宋代隐逸观的调和与演变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04-110,共7页张帆帆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BHBJ05);青岛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RZ2100004829)。
宋代隐逸名目繁多,隐逸形式多样。宋代隐逸观的冲突,主要在“小隐”和“大隐”间展开。而二者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隐居形式和隐居目的两个方面。二者争论的过程中,调和求中的“中隐”观大肆发展。“中隐”,最初是指一种兼得仕隐佳趣...
关键词:宋代 大隐 小隐 中隐 道隐 
私人天地与政治空间:魏晋南朝京郊园宅的双重性质及文学书写
《理论界》2024年第4期61-67,共7页董恬 
魏晋以降,越来越多的士人选择在都城郊野的闲敞之地开园筑宅,星罗棋布的士人园林逐渐成为这一区域独特的人文景观。京郊园林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兼具私人天地与政治空间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处于都城之外,依傍林泉之美,能够隔绝城内的...
关键词:都城郊野 士人园林 私人天地 政治空间 隐逸观 
朝隐与山水:魏晋南北朝隐逸观的新转向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5-12,共8页韩晴 雷应鸣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成为思想的主流。士人对于“仕”与“隐”的态度也不再囿于传统儒家的以“仕”为理想、以“隐”为被动的选择和暂时的退路观念,而是在老庄无为逍遥思想的影响下“自觉”进行的主动追求。政治形势...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仕与隐 朝隐 山水 
从《论语》中孔子对隐士的态度看孔子的隐逸观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113-122,共10页许海丽 马晓雯 
《论语》中提到了很多隐士,如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石门守门人、荷蒉者、伯夷、叔齐、柳下惠等。这些隐士大致可分为避世、避地、避人三个类型,孔子肯定和认同的是他们的"避",不赞成的是他们"避"的方式。孔子采取"无可无不可"的避地...
关键词:《论语》 孔子 隐士 隐逸观 
论齐梁皇族园林文学创作中的隐逸之思--兼论其对皇家园林景境的观照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30-40,共11页杨高阳 
2020年度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齐梁园林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316202001015)。
“形入紫闼,意在青云”是对齐梁皇族隐逸观的高度概括。齐梁皇族借“山斋”“后园”等山水私园寄托其隐逸之思,同时又以园林文学创作抒发其欲“归志园林”的隐逸情怀。由于齐梁皇族特殊的社会地位,其隐逸之思的最终归宿为“幽居独善,见...
关键词:齐梁皇族 园林文学 隐逸观 园林审美 
论朝、日首部诗话的隐逸观差异——以“评陶”视角为中心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年第3期345-356,共12页马金科 李佳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朝鲜半岛‘唐宋诗之争’文献整理与研究”(19BWW024)阶段性成果
《破闲集》与《济北诗语》分别是朝、日历史上首部诗话,两者的隐逸观存在一定差异。《破闲集》体现了“尚隐”倾向,主要表现为“慕陶”情结及对本土隐士之诗的推崇。《济北诗话》则以“傲吏”为核心,通过“贬陶”,侧面体现作者对隐逸行...
关键词:《破闲集》 《济北诗话》 隐逸观 评陶视角 
论《儒林外史》《红楼梦》的“功名”与“隐逸”观被引量:1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9年第1期160-167,共8页甘宏伟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产生于清代中叶的两部经典作品。虽然两位小说家的家世与人生经历迥异,两部作品的旨趣、风格亦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关注了"士"与"仕"的问题,反映了"士"面对"仕"时的精神或心态问题;都关注了士...
关键词:《红楼梦》 曹雪芹 《儒林外史》 吴敬梓 经典对话 
《宋书·隐逸传》的隐逸观与陶渊明形象的经典化被引量:1
《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86-96,共11页潘磊 
沈约在《宋书·隐逸传》的序和论中详细阐述了"贤人之隐"(晦道)与"贤者之隐"(藏身)的不同,揭示出这组矛盾背后的深层意蕴。其论述不同于传统隐士书写仅关注这一群体"激贪厉俗"的外在客观作用,而是更多地将"隐"的行为回归到隐逸主体本身...
关键词:沈约 隐逸观 陶渊明 经典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