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隐

作品数:82被引量:7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红霞王继训杜学霞吴功正谭慧存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朝隐与山水:魏晋南北朝隐逸观的新转向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5-12,共8页韩晴 雷应鸣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成为思想的主流。士人对于“仕”与“隐”的态度也不再囿于传统儒家的以“仕”为理想、以“隐”为被动的选择和暂时的退路观念,而是在老庄无为逍遥思想的影响下“自觉”进行的主动追求。政治形势...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仕与隐 朝隐 山水 
宫廷文人阎朝隐和宋之问诗歌对比研究
《今古文创》2022年第9期31-33,共3页龚安南 孙英娜(指导) 
阎朝隐和宋之问都是初唐时期宫廷文人的典型,透过他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封建王朝鼎盛初期宫廷文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品行媚俗,无文人风骨,历来被人诟病。但是并不能因此忽视其诗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本文从二人的诗歌形式、内容主题和诗歌...
关键词:阎朝隐 宋之问 宫廷文人 科举制度 
人生的代表作与转折点: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期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3期75-77,共3页刘沛璇 
纵观白居易的一生,可以说被贬江州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由前期积极进取、直言敢谏的“兼济天下”之志向中期知足而止的“朝隐”思想和后期处事圆滑的“中隐”思想转变。《琵琶行(并序)》作为白居易被贬江州的代表作,其艺术魅力因诗人对...
关键词:白居易 《琵琶行》 朝隐 
“朝隐”与齐梁士人园林文学创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54-61,128,共9页杨高阳 
温州大学2020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齐梁园林文学研究”(316202001015)。
“朝隐”由东方朔首倡,扬雄定名,是我国古代隐逸文化的重要命题之一。经过东汉、魏晋士人的发展,“朝隐”的范畴逐渐扩大,同时与新兴的士人园林有了极密切之关联。齐梁是“朝隐”理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由于其时文学及园林的繁荣,齐...
关键词:朝隐 园林文学 士人园林 仕隐矛盾 
人生何处可归隐
《金山》2021年第6期160-162,共3页唐军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隐士文化,它由文人内心一种隐逸情结所造就。说到"归隐"这个词,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陶渊明,千百年来,陶诗让多少文人心生归隐之情,他们悠闲处世,淡泊存身,充满了挣脱名利羁绊后新生的喜悦和对生命自由的热爱,展现了独特...
关键词:隐逸情结 隐士文化 生命自由 朝隐 中隐 陶诗 归隐 人格精神 
临江仙·归田园居
《中华诗词》2019年第1期16-16,共1页赵玉玺 
难为折腰三斗米,今朝隐向田园。蜗居遥筑运河边。荷锄篱下,圃有菜蔬鲜。粗茶淡饭身康健,人间俯仰平宽。远离名利一生安。三杯五盏,不醉亦陶然。
关键词:田园 临江仙 朝隐 
唐代巡幸迎谒制度研究
《唐史论丛》2018年第2期43-60,共18页张琛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编号:2018BLS008)阶段性成果
巡幸是指天子离开京城到地方的视察活动,承担着传递国家意识形态、强化君权、考察政绩、德化天下、建构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对其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就唐代巡幸制度而言,杜文玉在巡幸起居制度,金澔在巡幸仪卫制度,...
关键词:唐玄宗 大唐开元礼 《唐六典》 唐德宗 唐高祖 地方官 李朝隐 唐昭宗 
论西晋朝隐风尚及其与山水文学勃兴的关系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54-58,共5页张喜贵 李晓阳 
出与处作为矛盾的对立面而存在。随着隐逸观念的递嬗,朝隐的兴起逐渐淡化了传统隐逸以道抗势的抗议精神。西晋时期,玄学、儒学的相互作用,在上层统治者的支持以及私人庄园兴起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朝隐一时蔚然成风。西晋的朝隐具有与前代...
关键词:西晋 朝隐风尚 山水文学 
金马门与“朝隐”象征--兼论东方朔形象的演变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54-60,共7页曾磊 
"狂",是东方朔留给后人的显著印象。东方朔的狂语狂行,是他因得不到汉武帝重用和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而内心苦闷的极端表现。当人生抱负得不到实现,又不愿远离庙堂之上时,"朝隐"就成为平衡入仕与归隐之间的最佳选择。对于东方朔"避世金马门...
关键词:东方朔 金马门 朝隐 
中国古代的“帝师”文化——以张良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军事历史研究》2017年第2期42-54,共13页龚留柱 张靖人 
帝师,是对张良的准确历史定位,这也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群体,分为创业型的"政治军师"和教化帝王的"师傅型"帝师两种,前者以张良为典范。中国古代帝师文化的源头,一是儒家"王者必有师"的治国理论,二是蕴涵丰富文韬武略资源的先...
关键词:张良 帝师 王者师 武经七书 持忍 朝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