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情结

作品数:54被引量:3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杨灿朱晓鹏郭小转武宏璞贾喜鹏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何日扁舟还旧隐:王阳明思想的另一面
《宁波通讯》2024年第9期68-68,共1页傅齐纨 
在儒学史上,王阳明是为数不多成就了“三不朽”的儒者。但在其思想深处,始终有隐逸情结。王阳明称自己为“吏隐”,“常有烟霞物表之思”几乎构成了他的思想底色。纵观王阳明一生,贯穿着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王阳明从小洒脱豪放,喜求仙问...
关键词:三不朽 王阳明思想 儒学史 隐逸情结 九华山 出世与入世 三十岁 另一面 
《归去来兮辞》中的意象探微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2023年第11期60-61,共2页卢帅群 
《归去来兮辞》的创作受到过佛教思想的影响,其中“想象还家”的场面就构自佛教禅经,所以陶渊明一定是要追求“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是有隐逸情结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在古代,“径”这一意象,很多文人会选择使用,例如“古...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 隐逸情结 质性自然 寒山 佛教思想 陶渊明 三径 意象 
人生何处可归隐
《金山》2021年第6期160-162,共3页唐军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隐士文化,它由文人内心一种隐逸情结所造就。说到"归隐"这个词,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陶渊明,千百年来,陶诗让多少文人心生归隐之情,他们悠闲处世,淡泊存身,充满了挣脱名利羁绊后新生的喜悦和对生命自由的热爱,展现了独特...
关键词:隐逸情结 隐士文化 生命自由 朝隐 中隐 陶诗 归隐 人格精神 
一曲渔歌山月边--吴镇渔隐题材的探讨
《锋绘》2021年第2期303-303,共1页聂冲 
吴镇作为元代四大家之一,其诗书画皆为世人所知,尤其是他在山水画上的成就和独特面貌在元代四大家之中也是独树一帜的,他在绘画上衷心于隐逸思想的表达,多以渔隐题材来抒发感情,吴镇画中的渔父形象是一种隐逸思想的象征,而他的隐逸思想...
关键词:隐逸情结 道家哲思 渔隐 当代启示 
梅鹤之梦——论魏燮均与郑文焯的隐逸情结被引量:1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2-15,共4页孙晓东 
生活在晚清时代的魏燮均与郑文焯虽然没有交往,活动地域与交际圈子也不同,但通过对二人两首记梦诗的分析,可以看出二人思想上的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梅"与"鹤"为象征物的隐逸情结。通过对其隐逸情结的分析,能更加深入探究...
关键词:心魏燮均  郑文焯  隐逸情结 
戴叔伦诗与润州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10期5-7,共3页辛馨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课题(课题编号:HYZCD201807)
戴叔伦诗歌创作中有一部分是与润州相关或直接创作于润州的,这部分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戴叔伦的家乡情怀和隐逸情结,戴叔伦的隐逸情结与其家乡环境、家庭影响等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关键词:戴叔伦 诗歌创作 家乡情怀 隐逸情结 
简论苏轼词中隐逸情结的产生原因及三重境界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9期98-100,共3页邢继扬 
隐逸文化在中国古代文人心中根深蒂固,北宋时期党争严重,隐逸风气盛行。作为文坛领袖,苏轼推动词体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使得崇慕陶潜、表现归隐避世的志趣也可纳入词中,这些是苏轼词中表达隐逸情结的前提条件。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隐逸 苏轼 词体改革 
探析元代山水画中的隐逸情结被引量:2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8年第1期49-50,共2页党君 
元代山水画在历史山水画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绘画风格更能表现个人的生活境况与心灵情感,在笔墨的运用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元代文人墨客多将内心寄托于山水、诗词之中,借助于此找寻仅有的归属感,他们追求隐逸,远离仕途,尤其是...
关键词:山水画 元代 隐逸思想 
论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情结与元代绘画创作的关系
《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18-18,20,共2页周骁 孙秀莹 
隐逸情结是中国古代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思想与生活状态,它一直影响着中国绘画创作的发展。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新形式语言的出现反映了绘画创作中创作主体意识之间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文人画家 隐逸情结 形式语言 元代 
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从古典文学中的渔父意象解读古代文人的“隐逸情结”被引量: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88-89,共2页胡英 
渔翁是中国古代诗歌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形象,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不断地被人引用和抒写,因其本身所秉承的恬淡闲适、潇洒旷达等诸多精神内涵而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名士所钟爱,逐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形成了一种...
关键词:古典文学 渔父意象 隐逸情结 隐士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