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770006)

作品数:12被引量:4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轶峰黄艳周颂伦谢进东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京社会科学》《史学月刊》《安徽史学》《求是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近世内藤湖南宋代历史认识国族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水利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史学的个性——刘家和先生史学思想发微被引量:6
《古代文明》2020年第1期72-81,M0004,M0005,共12页赵轶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项目批号:13JJD770006)的阶段性成果
刘家和先生出入经史,在中西史学比较的视野下提出,中国经史之学的根本特征体现于与欧洲古代不同之历史理性取向,中国史学具有独特而持续的通史精神,并曾推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通史,中国史学求真致用之说蕴意深远。这些看法相互关...
关键词:刘家和 中国史学 历史理性 通史精神 求真致用 
科学实证与文化阐释:中国新史学之双轨被引量:2
《史学月刊》2020年第3期79-93,共15页谢进东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性与现代中国史学的演进”(11QN0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13JJD770006).
中国新史学中最常见的两种历史研究方式是科学实证与文化阐释,前者旨在建立历史事实之真或寻求历史演变之理,后者则以探寻历史之意义或彰显切实之史识为目标,此二者可谓中国新史学之"双轨"。中国新史学正是沿此"双轨"向前发展的。从新...
关键词:科学实证 文化阐释 《新史学九十年》 新史学八大家 钱穆 
明清时代的帝制与封建被引量:5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74-85,I0003,共13页赵轶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13JJD770006)
"封建"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是讨论国家权力基本配置的轴心性概念,其内涵高度一致,且与欧洲中古封建主义接近,皆以层级分权与世袭贵族全面特权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地分割领有和强硬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本特征,但中国封建制占主导地位,时在先秦...
关键词:明清 封建 郡县 帝制 
国族重构与中国现代历史学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1期93-96,共4页赵轶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13JJD77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晚清以降现代化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族国家的重构。来自西方的国族国家思想作为"现代"精神为这场转变提供思想资源,历史学也因在此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而成为显学。梳理这一过程,可以看到,这场触及中国社会、国家、思想、学术的...
关键词:现代化转变 思想分歧 重新定向 国族 整体意义 重构 历史学 时代特征 
国族重构与中国现代历史学被引量:6
《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49-60,70,共13页赵轶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13JJD770006)的阶段性成果
晚清以降中国现代化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国族国家的重构。历史学与社会认同关系至深,在中华国族建构及随之而来的抗日保国时代成为显学。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既是历史的研究者,也是历史舞台上的演出者。然而中国学术界在概念层面不甚区分'民族...
关键词:国族 民族 国族国家 现代历史学 梁启超 顾颉刚 费孝通 
政策与绩效:清代下河地区水利治理的历史透视被引量:4
《求是学刊》2019年第2期171-180,共10页李小庆 赵轶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13JJD770006)
清朝为救治下河民生,对该地区水利进行了近两个世纪的持续性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下河的水利困局。其原因主要在于保运通漕的政策固守制约了水利治理方略的选择与调整空间,既定治理举措受限于技术、环境及认知水平,...
关键词:下河 水利治理 保运通漕 治理困境 财力耗损 
现代日本历史编纂学的几种伴生观念被引量:1
《安徽史学》2018年第2期5-18,共14页赵轶峰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13JJD77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世纪末开始形成的日本现代历史编纂学是模仿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学建构的,但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深厚的历史哲学基础,在思维层面对历史编纂学构成重要影响的是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尝试梳理,可见有亚洲主义、东洋史观、皇国史观、现代化论...
关键词:历史编纂学 日本 亚洲主义 现代化论 历史哲学 
历史研究的新实证主义诉求被引量:8
《史学月刊》2018年第2期116-132,共17页赵轶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13JTD770006)
时下流行的多种强调历史认识主观性的言说,皆不能解构历史的可认知性,历史研究者可以依据真实历史遗留的包括文本的和非文本在内的各种遗迹来认识历史。判断历史研究结果的尺度只能是其接近所要澄清的事实之真相与本质的程度。兰克学派...
关键词:历史认识 历史事实 后现代主义 实证主义 新实证主义 
从“宋代近世说”到日本的“天职”——内藤湖南中国论的政治目的分析被引量: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55-64,共10页黄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13JJD770006);长春师范大学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的实证性批判"(长师大社科合字【2013】003号)
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在20世纪中国史研究领域影响广泛,然而该说却并非是纯粹的学术论说。分析内藤发表该说的最初文本《支那论》以及内藤其他相关论说可知,在其"宋代近世说"背后,有着经由历史分析推论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帝制必然灭亡,...
关键词:内藤湖南 “宋代近世说” 现实含义 日本的“天职” 
唐宋时代的科举与党争——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被引量:1
《古代文明》2015年第4期71-77,112,共7页黄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项目批号:13JJD770006)阶段性成果;长春师范大学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的实证性批判"(长师大社科合字[2013]003号)阶段性成果
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唐宋之间的种种变化,指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但对该说的实证基础进行追问表明,其所依托的史实基础并不坚实。其关于"贵族政治"和"君主独裁"的界定是建立在对六朝隋唐时期...
关键词:内藤湖南 “宋代近世说” 科举 党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