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20020)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马建青张笑夷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长白学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现代哲学》更多>>
相关主题:历史目的论目的论马克思历史观唯物史观遗产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资本论》的目的论修辞
《现代哲学》2014年第4期8-13,共6页马建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苦难意识与历史目的:马克思思想中的历史目的论踪迹"(12YJC720020);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中的后现代历史观批判"(13D025)的阶段性成果
目的论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可有效解释人如何突破有限性通达无限性。对于目的论这种泛灵论的世界观,马克思一向是极力反对的。但有证据表明,马克思仍在《资本论》中不自觉地运用着目的论修辞。当马克思引用黑格尔的带有目的论结构的论断—...
关键词:《资本论》 目的论 修辞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论析
《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62-67,共6页马建青 张笑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2YJC720020);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13D025);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2E011)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或者说是微妙的。一方面,马克思在对历史目的论和传统的历史哲学给予严厉的、全方位的批判,并试图与其划清界限。另一方面,青年马克思运用人性这一先验在场的价值范畴将历史解释为异化和复归的过...
关键词:马克思 历史目的论 目的论遗产 价值性 
马克思的历史目的论修辞
《哲学研究》2014年第4期19-23,共5页马建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苦难意识与历史目的:马克思思想中的历史目的论踪迹"(编号12YJC720020)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列斐伏尔空间批判理论研究"(编号11YJC720057)的阶段性成果
修辞学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对实在的描述或反映,而是内在地包含着作者本人的想象、加工和创造。通过这种建构过程,作者把那些不能以必然性方式说出来的东西以似乎必然的方式说出来,并让人们信服。马克思的文本创作即运用了各种修辞技...
关键词:历史目的论 马克思 修辞学 修辞技巧 文本创作 修辞实践 必然性 作者 
苦难意识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目的之维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3期54-56,共3页马建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2YJC720020)
历史目的论作为解释历史的一种有效范式,往往与对苦难的"道义"拯救相关联。马克思尽管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唯物史观,但这种对历史的哲学思考离不开对苦难的历史自觉,正是在对苦难的历史思考中历史目的论的踪迹以隐讳的方式显现...
关键词:苦难 历史目的论 唯物史观 马克思 
“异化劳动”范畴的双重向度论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70-73,共4页马建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2YJC720020)
"异化劳动"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或"伦理"概念,具有生命向度,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向度。而生命向度与历史向度的连接点便是辩证法,辩证法超出了方法论的界限,构成了"异化劳动"范畴的"问题结构"。通过对历史的辩证把握,...
关键词:异化劳动 生命 辩证法 历史 
马克思异化理论问题结构中的历史目的公设——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长白学刊》2012年第2期23-27,共5页马建青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苦难意识与历史目的:马克思思想中的历史目的论踪迹"(12YJC720020);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列斐伏尔空间批判理论研究"(11Yjc20057)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讲述了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表述为"异化——复归"的图式。在这一图式中,人的本质这一范畴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赋予历史进程以价值,使历史获得了逻辑...
关键词:异化理论 问题结构 人的本质 历史目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