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CL041)

作品数:17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滕晶李京民齐向华李晗李朋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中医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山西中医》《中国中医急症》更多>>
相关主题:中医脉诊失眠症发病机制辨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药干预“惊悸不安”状态归类举隅被引量:2
《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第12期1963-1964,共2页滕晶 
山东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ZR2009CL041)
《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惊悸不安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严重者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
关键词:惊悸不安 中药 
中医惊悸不安状态古代医案4则分析被引量:1
《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第11期1797-1797,共1页滕晶 
山东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ZR2009CL041)
笔者查阅文献,选摘出古代医案中关于惊悸的部分医案.进行病机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治惊悸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惊悸不安 医案 中医 
古代惊悸不安状态验案赏析与探讨被引量:2
《山西中医》2012年第10期59-60,共2页滕晶 
山东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R2009CL04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惊悸的古代验案4则进行赏析,就惊悸不安状态的内涵和病证特点进行探讨、总结,以期为临床辨识与诊治惊悸不安状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古代医案 惊悸不安 中医 
失眠症惊悸状态评定量表的初步研制
《四川中医》2012年第10期79-83,共5页滕晶 齐向华 李朋 王雪娟 
山东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R2009CL041)
目的:为评定失眠症患者的惊悸心理状态提供客观的测查工具。方法:通过对失眠和惊悸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确定量表的理论框架,建立条目池;经专家论证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条目进行筛选。结果:形成了包含34个条目和5个维度量表,5个...
关键词:失眠症 惊悸状态 量表 
从气机的升降出入理论探论失眠症被引量:15
《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第9期1406-1406,1427,共2页滕晶 
山东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ZR2009CL041)
通过气机升降理论阐述寤寐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提出升降出入异常是失眠症病理变化的基础。气机变化失衡导致了失眠症的病症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临证时应当加强对气机升降出入调节的重视,这样才能协调诸脏腑,复归"昼精夜瞑"的平衡...
关键词:失眠症 气机升降出入 
中医“郁闷不舒状态”概述及其脉象文献论疏被引量:4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年第8期1787-1788,共2页滕晶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09CL041);(Y2008C65)
"郁闷不舒状态"是人体的一种心理紊乱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不缓解,往往成为导致诸多疾病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因素。在对"郁闷不舒状态"内涵进行诠释和病因病机分析的基础上,对古代文献中"郁闷不舒状态"相关脉象进行梳理,总结其规律,以期为临...
关键词:郁闷不舒状态 脉象 文献 
从中医脉诊辨治精神萎靡状态病例3则被引量:5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第7期83-84,共2页滕晶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CL041)
《灵枢·本神》日:“心藏脉,脉舍神。”表明脉既为血之府,也为神之舍。通过切脉不仅可以了解机体脏腑气血盛衰情况,也可以了解其精神状态的变化。精神萎靡状态是~种轻度失神的状态,患者表现为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对外界事物漠不...
关键词:精神萎靡 脉诊 辨证论治 
从中医“五神”理论探讨卧寐异常的发病机制被引量:20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年第7期1468-1469,共2页滕晶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资助项目(2009373112000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09CL041)
卧寐异常是指病理状态下的睡眠,是睡眠疾病的特征表现。通过中医"五神"理论剖析了卧寐异常的发病机制为五神失调,根据五神病理变化的层次性和不同组合,总结出卧寐异常的不同病证特点。
关键词:五神理论 卧寐异常 发病机制 
中医寸口脉诊法探析
《中医杂志》2012年第7期619-620,共2页李晗 滕晶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09CL041)
"切而知之谓之巧",脉诊作为中医文化的一大特色一直是不断探索的对象。探讨了寸口诊脉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脉诊 寸口 黄帝内经 难经 
试析中医思虑过度状态被引量:6
《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第4期546-547,共2页滕晶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课题资助(2008BS0304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ZR2009CL041)
通过对思虑内涵的诠释,明确提出中医思虑过度状态的概念,分析其致病之本、致病之变和致病之位,表明其致病规律和辨识特点,为临床早期辨识和干预思虑过度状态,以截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思虑过度 中医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