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MZ006)

作品数:3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文学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官印魏晋东汉官号新莽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新莽东汉时期的“率众”官号研究被引量:2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9-13,共5页李文学 
作者主持的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魏至隋唐中原政权授予周边民族的官爵名号研究"(项目编号:12CMZ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2年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史研究与教学中的金石资料应用"(项目编号:2012JY038)的资助
"率众"官号是新莽东汉时期的外封官号之一。它至晚出自新莽时期,随着东汉王朝的结束而消失。其意义主要为助战平叛和保塞侦候,其封授对象则主要为边塞内外的乌桓鲜卑。它与后来应用最广泛的"率善"官号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内涵、封授对...
关键词:新莽 “率众”官号 “率善”官号 
东汉魏晋官印中的“率善”号研究被引量:6
《民族研究》2013年第6期81-90,125,共10页李文学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魏至隋唐中原政权授予周边民族的官爵名号研究"(12CMZ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西南大学历史学院2011年科研基金项目的资助
官印和文献中的"率善"号至晚出现于东汉中期,主要用于封授氐、羌、匈奴等久居或入居内郡,规模较小的民族部落,加诸中郎将、都尉、仟佰长、邑长、小长等中低层次官称,内涵以守法安民为主。魏晋时期,"率善"号职官取代了东汉时期多样化的官...
关键词:东汉 魏晋 官印 率善号 
汉魏外封武官制度研究被引量: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63-68,共6页李文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魏至隋唐中原政权授予周边民族的官爵名号研究"(12CMZ006);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的北方边区移民研究"(SWU1309221)阶段性成果
西汉武帝时,中原王朝的武职官员开始较为系统地封授给周边民族及政权首领们,到东汉、曹魏时期,中原王朝主要武官基本都已外封,并且通过普遍加授"率众""率善"官号使之更趋于独立、一体化和规模化。武官外封制度逐渐走向完备,并与较早成...
关键词:汉魏 外封 武官制度 都尉 中郎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