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092)

作品数:9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习文谢建明陶赋雯唐卫朱磊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美术》《贵州社会科学》《书法赏评》更多>>
相关主题:传承画学思想裂变士人审美风尚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论书法研究的习惯和误区
《书法赏评》2015年第1期11-13,共3页唐卫 陶赋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3BZ092)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0zd&104)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课题编号:CXLX13_0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阶段性成果;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项目编号:14SWC-161)阶段性成果;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青年专项(项目编号:Jssyjg2013qn06)阶段性成果
书法艺术如今遍地开花,但是书法应该植根于传统而不是时髦,将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混为一谈,技法混淆,不利于书法的练习。书法艺术应该是专指毛笔为主的艺术,这不是出于保守而是对尊重艺术技法方面的考虑。练字时不能忽略笔画和所写内容,...
关键词:帖学 碑学 二王 艺术技法 书画同源 曹全碑 孙过庭 启功先生 如锥画沙 印印泥 
舒曼音乐评论的特点分析
《大舞台》2014年第12期122-123,共2页朱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与审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BZ092
舒曼不仅在音乐创作上建树颇丰,还是一位伟大的音乐评论家,他的很多音乐思想都对当时和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舒曼音乐评论活动的形成和发展谈起,对其音乐评论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使人们对舒曼及其音乐思想有更...
关键词:舒曼 音乐评论 特点 
在文化创新中提升艺术出版物原创力被引量:1
《中国出版》2014年第23期45-48,共4页徐习文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2012ZDIXM02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13BZ09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又明确指出,推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建设现代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见,文化创新是拉动...
关键词:文化视域 文化走向 原创力 中国梦 艺术审美 社会主义文化 国家文化 文化自信 精神家园 话语体系 
艺术伦理学批评初探被引量:2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82-85,135,共4页徐习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092)成果之一
艺术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道德的视角,描述、分析、阐释艺术作品的话语,它介于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之间,参与构成艺术作品的价值。艺术伦理学批评融合伦理学、艺术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分析和阐释艺术作品,并...
关键词:艺术批评 艺术伦理学 艺术本质属性 伦理环境 伦理冲突 
“崇雅黜俗”:北宋东京士人交游圈的审美风尚——以苏轼为中心被引量:3
《江汉论坛》2014年第9期130-134,共5页徐习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项目编号:13BZ092)之阶段性成果
东京作为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士人以艺术为媒介进行交游的文化空间。通过日常的交游和雅集活动,苏轼、范镇、王诜、黄庭坚等不同身份、家世背景的人在东京不同方位的住宅、庭园、寺观等文化空间里经常饮酒、诗画酬唱、相互...
关键词:北宋士人 东京 苏轼 崇雅黜俗 文人墨戏 
从古代埃及人的墓葬看其生死观
《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38-41,共4页徐习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13BZ092)
墓葬作为古代埃及人重要的文化遗迹,反映了他们当时对生死问题的哲学思考。古代埃及人相信来世永恒,形成了太阳来世和奥西里斯来世观念,其墓葬形制、结构外观的变化,与他们所追求两种的来世观在不同时期的影响有关。但是,到了新王国时期...
关键词:古代埃及 生死观 墓葬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的宋代美术史研究
《新美术》2014年第7期70-76,共7页徐习文 章孔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13BZ09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2ZDIXM02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宋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峰。陈寅恪曾预言新宋学的建立,当然包括宋代艺术的复兴,“吾国近年之学术,如考古、历史、文艺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荡之外缘薰习之故,咸有显著之变迁,将来所止之境,今固未敢断论。惟可一言以蔽之曰:...
关键词:西方艺术史 宋代文化 美术史研究 九十年代 20世纪 中国文化史 中国绘画 再现艺术 
裂变中的传承——以林纾的画学思想为中心被引量: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4年第3期89-92,188,共4页徐习文 谢建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13BZ092)
20世纪中国画新、旧论争中关于"守旧派"的辨析和讨论是从对中国画的价值认知以及革新的态度来考量的。本文通过分析"激进派"心目中的"对手方"——"守旧"派林纾的画学思想,以其"画,乃美术一也"、"画家入手,必讲气韵"论,以及"尤以能变古人...
关键词:林纾 《春觉斋论画》 画学思想 
宋代山水画对“苏门”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被引量: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40-143,共4页徐习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中国文学谱系研究"(11JZD0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13BZ092)
中国传统的易象思维是山水诗与山水画相通的根源,山水画作为诗歌创作的媒介,以及诗人以山水画家的身份体验和知识结构进行诗歌创作,成为宋代山水画影响"苏门"文人诗歌创作的主要途径。山水画的"立象尽意"、"重画尽情"的思维方式和"苏门...
关键词:宋代山水画 “苏门” 绘画技法 诗歌创作 易象思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