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71被引量:60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宦吉娥蓝楠涂亦楠夏云娇李江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相关期刊:《自然资源学报》《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理研究》《资源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矿产资源土地利用农村矿业综合评价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山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被引量:28
《农业工程学报》2021年第4期285-293,共9页杨斌 王占岐 张红伟 谭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3258);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CUGFP-181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科研立项基金项目(Y2019004)。
科学开展高山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可为山区乡村空间治理和脱贫攻坚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撑和指导意义。该研究以秦巴山区腹地原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为典型案例,基于GIS、地形梯度分析法、分形理论...
关键词:土地利用 农村 优化 农村居民点 演变 驱动 
夜光遥感视角下的中国城市规模的时空演变被引量:18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1年第1期40-49,共10页徐慧敏 胡守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518);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CUGFP-1804);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8T06)。
为探究中国城市规模的演变特征,基于总量统计、位序-规模分析和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利用夜光遥感影像分析了1993―2012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和经济区的城市规模分布规律及演化。总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经济区和省级行政区夜光都呈现增长趋...
关键词:夜间灯光 城市规模分布 位序-规模分析 马尔可夫转移矩阵 
中国人口集聚与生态集聚的空间协调度研究被引量:7
《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18期54-57,共4页冉端 李江风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160819);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CUGFP-1704)。
文章采用重心分析、不均衡指数和地理集中度及不一致指数等方法,探讨我国人口集聚和生态集聚及其空间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不断降低,生态重心不断向西推进,其中我国西部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北地区沿...
关键词:人口分布 生态格局 空间聚集 中国 
比较视野下我国基本农田最严格保护制度研究被引量:1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年第5期73-79,共7页孙雨霖 黄德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04168);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CUGFP-1803)
从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内容特点两个方面,对我国基本农田最严格保护制度与水资源和大气的最严格保护制度进行了比较,发现由于主体特性和保护目的不同等原因,我国基本农田的最严格保护制度更多侧重于社会属性和数量限定,强调特殊保护,在质...
关键词:基本农田 最严格保护 大气 水资源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与形成机理被引量:140
《地理研究》2019年第9期2173-2187,共15页陈万旭 李江风 曾杰 冉端 杨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16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160819);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CUGFP-1704,CUGFP-1811)
中国复杂的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控形成了当前中国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厘清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对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分异性 重心分析 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 形成机理 中国 
美国自然资源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私法》2019年第1期384-400,共17页宋冬冬 董文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杰出人才培育基金“创新驱动与能源法制创新”(CUG170629);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美国自然资源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CUGFP-1604);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光伏产业用地监管制度研究”(CUGFP-1806)
自然资源纠纷解决机制作为缓解、消除资源纠纷的制度和方法,并不是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它只是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资源问题上的运用。近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ADR (即以替代方式解决纠纷)的纠纷解决方式,即通过非诉讼的方...
关键词:美国 自然资源 纠纷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敏感性分析被引量:80
《自然资源学报》2019年第2期325-337,共13页陈万旭 李江风 朱丽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6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UG160819);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CUGFP-1704);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04-4)
生态系统功能的不断退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焦点问题。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构建中国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干扰程度,基于长江中...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 敏感性 长江中游地区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分置改革的理论创新发展
《国土资源情报》2019年第2期3-9,共7页张潆文 张富刚 张浩楠 李凯 
2018年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不动产统一登记规范化研究"和"城市地下空间确权登记研究"
产权制度改革始终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更是中国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管理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中国自然资源资产权利分置改革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探索,恰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生动缩影...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 权利分置 风险防范 建议 
鄂西北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与空间结构特征被引量:22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年第2期313-321,共9页杨斌 王占岐 姚小薇 张利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3258);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CUGFP-1811)
地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与空间结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该文以鄂西北山区房县为研究对象,利用DEM提取高程和坡度信息,并生成地形位指数,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 地形梯度 空间结构 分形理论 鄂西北 山区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法律体系的经验及我国路径被引量:11
《生态经济》2018年第12期88-93,共6页涂亦楠 
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自然资源监管问题研究"(CUGFP1701);中央高校优青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海外采掘业软法研究"(CUGW170207)
德国垃圾循环回收体系以高回收率、高资源化率、高无害化率、高环保标准和高物流速率而著称。体系良性运转得益于公民环境意识与法律制度的坚实支撑。德国垃圾处理体系首先树立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零废物的法律原则;之后又陆续颁...
关键词:垃圾分拣 垃圾综合管理 垃圾避免 反向物流 环境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