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820078)

作品数:6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禄生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政治与法律》《东南法学》更多>>
相关主题:盾牌强奸条款品格证据法律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美国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及其启示——以地方重罪案件为实证样本被引量:2
《现代法学》2015年第4期157-169,共13页王禄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比较研究"(13YJC820078);中国法学会部级一般课题"案件过滤机制视角下的刑事错案防范研究"(CLS(2014)C33)
美国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是一种公开参与的、在多元目标指导下所进行的独断型过滤机制。此种类型特征由美国独特的制度环境所决定与塑造。从结果上看,该机制的运作给美国刑事诉讼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有效降低了错误追诉,...
关键词:案件过滤 公开参与 多元目标 
我国刑事错案成因分析——基于案件过滤的视角被引量:6
《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148-154,共7页王禄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比较研究"(13YJC820078)的阶段性成果
"案件过滤"是介于"非犯罪化"和"案件分流"之间的一个概念。案件过滤机制最为核心的功能就在于将不应追诉的案件及时过滤出刑事诉讼,从而避免错案的产生,提升整个刑事司法系统的精度。我国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呈现出"单轨制"和"非独断"...
关键词:《美国戏剧》 《强者/弱者》 重复与修改 黑人 亚伯拉罕·林肯 
美国“强奸盾牌条款”评析被引量:8
《比较法研究》2014年第3期126-141,共16页王禄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比较研究"(13YJC820078)的阶段性成果
从20世纪70年代起,"强奸盾牌条款"的立法运动开始席卷全美。该运动宣告了美国司法传统中对于强奸案被害人过往性品行证据推定适用的终结。它有效地保障了被害人的性隐私。然而,立法上近似于"一刀切"的排除适用却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被告...
关键词:强奸盾牌条款 过往性品行 法律文化 
美国性品格证据适用规则之借鉴被引量:9
《法学》2014年第4期126-134,共9页王禄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比较研究"(13YJC820078)的阶段性成果
现阶段,我国强奸案中尚未形成被害人性品格证据的适用规则。这导致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能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该证据形成了激烈的争论。反观美国,在"强奸盾牌条款"出台40年后,司法实践逐步形成了适用被害人性品格证据的特定规则。该规则...
关键词:性品格证据 适用规则 强奸盾牌条款 
美国“强奸盾牌条款”中“卖淫证据”的适用规则及其启示
《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11期153-160,F0003,共9页王禄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YJC820078)的阶段性成果
1974年密歇根州在全美首创"强奸盾牌条款"。经过近四十年的实践后,美国逐步形成了有关"卖淫证据"适用的特定规则。该规则在动态中实现了对被害人隐私和被告人权利的平衡保障。以美国较为成熟的经验为参考,在我国强奸案中也不宜完全排除...
关键词:强奸盾牌条款 卖淫证据 美国法 立法文本 司法实践 
论美国大陪审团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由弗格森枪击案谈起
《东南法学》2013年第1期93-101,共9页王禄生 熊樟林(审校)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比较研究”(13YJC820078);中国法学会部级一般课题“案件过滤机制视角下的刑事错案防范研究”(CLS(2014)C33)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大陪审团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35年的北美殖民地时期。当时,大陪审团在刑事诉讼和地方公共事务方面享有广泛权力,被称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之外的'第四部门'。在北美殖民逐步迈入革命的过程中,大陪审团的权力达到巅峰,成为限制...
关键词:大陪审团 美国 历史发展 现实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