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820087)

作品数:14被引量:4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阳王崇杨明张赫楠刘铭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政法论坛》《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求索》更多>>
相关主题:刑事诉讼程序法定原则比例原则规范性刑事司法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规范研究统领下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被引量:6
《政法论坛》2019年第2期92-105,共14页徐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及运用"(项目号为13YJC820087);辽宁省2017年特聘教授课题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尽管社会实证研究是对制度运行、理论实效进行检验的科学方法,但它不是刑事诉讼法学基础性研究方法,只是在基础性研究方法统领下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规范研究是刑事诉讼法学基础性研究方法。其理由在于:这源于所有部门法学研究的共性规...
关键词:规范研究 非规范研究 社会实证方法 法教义学 
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类型化分析被引量:1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7,共7页徐阳 张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及运用"(13YJC820087);2017年辽宁特聘教授基金项目"我国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体系的学理构建与制度展开"
在证据不足无罪案例分析基础上,对审查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类型化归纳。有口供的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和无口供的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审查判断证据的方式有明显差异。根据裁判者内心无罪确信程度,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可分...
关键词:证据不足 类型化 口供 无罪确信 
“以服务换不诉”的入法考量被引量:5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70-74,共5页杨明 王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20087)
适用刑罚应当以存在刑罚必要为前提,而被追诉人的刑罚必要性,会随着诉讼阶段的推进发生动态的变化。"以服务换不诉",强调程序的教育作用,能够督促犯罪嫌疑人在社会服务中进行自我教育,使刑罚的改造目的在审查起诉阶段以非刑事化的方式...
关键词:刑罚 不起诉 情节轻微 目的刑论 罪刑宽缓 
医学专家出庭的困惑:法律思考与伦理思辨
《医学与哲学(A)》2017年第9期66-69,共4页陶然 王云鹏 
2017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课题(YF17-Y18);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20087);2014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4FX003);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ZH087)
医学专家在刑事诉讼中出庭制度设计的立法预期在于实现对鉴定意见的有效质证,帮助法官准确理解专门性问题。但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出庭专家的角色定位、意见属性等问题规定模糊,不仅导致理解出现分歧,也使专家在出庭问题上面临困惑,制度实...
关键词:专家辅助人 专家证人 中立性 伦理思辨 
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适用观念之思考——从增强可操作性到增强操作过程的规范性被引量:8
《法商研究》2017年第2期64-73,共10页徐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20087);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4FX003)
在自由心证认知规律的统领下,增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可操作性是法律解释难以完成的任务。虽然语义解释有学理研究意义,但是从概念到概念的语义解释脱离诉讼语境,其发挥的心证引导作用非常有限。运用以诉讼功能为核心的体系解释方法有...
关键词:刑事诉讼 证明标准 自由心证 语义解释 体系解释 技术规范 指导性案例 
罪疑从无的证据逻辑与表达——对广东陈传钧案二审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的文本分析
《法律适用》2017年第2期47-51,共5页徐阳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刑事诉讼无罪化机制与冤案防范"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L14FX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及运用"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YJC820087
广东陈传钧案二审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宣示了罪疑从无的基本立场,体现了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政策导向,是颇具研究价值的范本。判决书突破"印证式"传统证明模式,从证据形成的动态过程来评价证据,克服了有罪推定观念下对证据信息...
关键词:证据不足无罪判决 无罪推定 印证式证明 
如何实现“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的统一——法院改革的策略选择被引量:7
《求是学刊》2016年第5期83-93,共11页徐阳 
中国法学会"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相统一的法院体制改革策略";项目编号:CLS(2015)D1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及运用";项目编号:13YJC820087;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刑事诉讼无罪化机制与冤案防范";项目编号:L14FX003
"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并非两种对立的司法组织原则。法院独立具有政体面向,而法官独立体现司法技术要求。法院独立服务于法官独立,法院体制为法官行使职权提供庇护,屏蔽各种不利于法官独立的干扰。此外,法官还需要专门的职业保护。在...
关键词:法院独立 法官独立 去地方化 去行政化 合议制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启动阶段的证明机制研究被引量:3
《求索》2016年第4期46-50,共5页张赫楠 徐阳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刑事诉讼无罪化机制与冤案的防范"(L14FX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及运用"(13YJC820087)
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采取申请启动与职权启动相结合的方式,立法将非法证据排除的申请权赋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行使,法官具有程序启动的决定权。作为申请主体的被告方必须提供相应线索或者材料以完成启动阶段的证明责任,...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程序性证明机制 实体性证明机制 
主体间性视野下刑事诉讼中权利与权力之互动——以沉默权与讯问权关系为样本的探讨
《盛京法律评论》2016年第1期99-117,共19页徐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及运用》(项目编号:13YJC820087);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刑事诉讼无罪化机制与冤案防范》(项目编号:L14FX003)的阶段成果
刑事诉讼中的主体间性并非对主体性的颠覆,而是诉讼现实中的主体性,是体现诉讼特质的主体性。刑事诉讼必须尊重被追诉人主体性,避免其客体无权地位,但同时,被追诉人作为追诉对象的实质不能改变。因此应打破被追诉人'主体或客体'非此即...
关键词:主体性 主体间性 沉默权 讯问权 
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以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为借鉴被引量:3
《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5期81-86,共6页徐阳 
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资助计划(WJQ2012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20087);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4FX003)
我国刑事审判结构的内在矛盾与大陆法系民事审判有很强的同质性,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研究对刑事诉讼很有借鉴意义。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是柔性的实体性诉讼指挥权,具有对被告人进行诉讼关照之属性。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外...
关键词:释明权 诉讼指挥权 关照义务 罪名变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