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08BZX017)

作品数:6被引量:6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海波王艳华庞立生涂良川肖永辉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哲学》更多>>
相关主题: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配正义思想分配正义平等权利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人的个性”的前提性问题被引量:3
《现代哲学》2010年第3期34-38,共5页肖永辉 胡海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号:08BZX017)阶段性成果
"人的个性"问题虽然日益引起学界的兴趣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需进行前提性反思。当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三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前提性问题:究竟什么是人的个性?人的个性对于人究竟意味着...
关键词:个性 抽象人性论 具体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被引量:2
《现代哲学》2009年第3期1-3,55,共4页胡海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研究"(08BZX017);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Bzx05)的中期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能路径。探索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精神的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是通往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神家园 价值理念 
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被引量:51
《现代哲学》2009年第3期8-11,共4页庞立生 王艳华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研究"(08BZX017);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Bzx05)的中期成果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人在精神层面上创造、表征、确证并享受自身存在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精神家园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和人的存在的精神容器。物化,成为现时代人类精神生活所遭遇的现代性处境。当代中国精神家园的建...
关键词:精神生活 精神家园 物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德性精神”传统及其当代意义
《现代哲学》2009年第3期12-15,共4页魏书胜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研究"(08BZX017);中国延安干部管理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7ZYK206)的中期成果
探索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华民族 文化传统 文化精神 德性精神 
思想传统、价值观念与精神家园——作为西方精神家园的希腊哲学的启示被引量:2
《现代哲学》2009年第3期16-19,共4页韩秋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研究"(08BZX017);"西方哲学本体论的批判超越与哲学观的当代变革"(05BZX043)的中期成果
西方文明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称于世,其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仍然保持着生机和活力的根源,乃在于在其诞生之初的希腊哲学就形成了影响整个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同时这一传统更经历了历久的发展而成就了整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
关键词:希腊哲学 西方文明 精神家园 
论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被引量:11
《现代哲学》2009年第2期64-68,63,共6页涂良川 胡海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BZX017);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07QN038)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是我们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分配正义问题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前提。在马克思的视阈中,"分配"既具有经济学、社会学意涵,又具有哲学的形上意蕴。资产阶级以"劳动决定权"为前提,在分配中注重程序、忽视结果的...
关键词:“平等权利” 马克思 分配正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