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JA12222S)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吕晓玲更多>>
相关机构:泉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语文》《方言》更多>>
相关主题:粗俗闽语泉州方言方言共现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2
视图:
排序:
福建南安方言“着”的歧义与共现被引量:1
《中国语文》2013年第5期430-433,共4页吕晓玲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百多年来闽南方言词汇语法的历史演变研究"(12CYY044);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刊闽南方言戏文语法研究"(JA12222S);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闽南文化的传承与海西社会发展"(2009B053)
1.南安方言“着”的读音和意义1.1南安方言“着”字的读音南安方言“着”字有三读:ti3k2文/to?2白/tio?2白。①其中文读[ti3k5]只用于“着重”、“沉着”等文化词;白读[to?2]只用于表示“燃烧”。白读[tio?2]的功能则比较复杂...
关键词:“着”字 方言 南安 共现 歧义 福建 文化词 读音 
近代泉州方言“使”字动词义的演变被引量:2
《方言》2013年第1期46-51,共6页吕晓玲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四百多年来闽南方言词汇语法的历史演变研究”(12CYY044);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刊闽南方言戏文语法研究”(JA12222S);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闽南文化的传承与海西社会发展”(2009B053);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10248S)
本文研究四种明清泉腔戏文中动词“使”的用法,并与现代泉州方言做比较,发现近代泉州方言“使”字的意义有显著变化。动词“使”意义的演变与该词意义的引申有关,该词一些义项的消失则与方言中避粗俗的现象有关。
关键词:闽语 泉州方言 “使” 《荔镜记》 《荔枝记》 避粗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