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411019)

作品数:85被引量:1394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何兴元陈玮徐文铎付士磊赵天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农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中国森林病虫》《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沈阳城市森林银杏光合作用油松光合特性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浓度臭氧下银杏凋落叶的分解特征
《生态学杂志》2021年第9期2727-2736,共10页王楠 王义婧 平琴 徐胜 李岩 何兴元 陈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597,31870458,41675153,31270518,31170573,90411019)资助。
为探究高浓度臭氧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采用开顶箱(OTCs)模拟和凋落物网袋分解法,以经一个生长季自然条件(约40 nmol·mol^(-1))和高浓度臭氧条件(160 nmol·mol^(-1))熏蒸形成的10年生银杏凋落叶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臭氧(对照约40...
关键词:银杏 叶凋落物 高浓度O_(3)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 
动态地植物学说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2
《生态学杂志》2019年第10期3153-3168,共16页徐文铎 邹春静 郑元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970166、39470138、39900019、30070129和396701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411019)资助
刘慎谔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和林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动态地植物学理论。本文作者利用动态地植物学理论,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的几个焦点问题:(1)地带性顶极是动态地植物学核心问题,在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地带...
关键词:动态地植物学 地带性顶极 山地苔原 山地冻原 沙地云杉 植被生态区划 
CO2和O3浓度升高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世界林业研究》2010年第4期9-13,共5页赵天宏 王俊力 王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0448,90411019)
系统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关于CO2和O3复合胁迫对森林影响的研究,从两者的复合胁迫对森林树木的光合作用、地上部分生长、根系生长、土壤环境、种间竞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该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应深入开展对...
关键词:高浓度CO2 高浓度O3 森林生态系统 树木生长 光合作用 
油松光合作用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3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11-14,共4页付士磊 吴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411019);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1003)
采用开顶箱法研究了高浓度O3(80 nmol.mol-1)对沈阳市城区内油松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处理降低了油松净光合速率。油松光合速率下降则是2种限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O3处理后,油松的羧化效率始终低于对照,表明油松的气孔...
关键词:油松 高浓度臭氧 光合特性 非气孔限制 
高浓度二氧化碳和臭氧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0
《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第3期557-562,共6页颜坤 陈玮 张国友 何兴元 李响 徐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411019);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辽河项目(20082X07208-007-04)资助
利用开顶箱熏蒸法,研究了高浓度O3(≈80nmol·mol-1)和高浓度CO2(≈700μmol·mol-1)及其复合处理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显著增加了蒙古栎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和...
关键词:蒙古栎 臭氧 二氧化碳 抗氧化系统 总酚 
CO_2和O_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华山松生长及光合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环境科学》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王兰兰 何兴元 陈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411019)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5年生华山松幼树为实验材料,采用开顶箱法,研究高浓度CO2和高浓度O3下华山松生长变化、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动态以及日光合总量季节变化,进而了解大气CO2浓度升高、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华山松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
关键词:华山松 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 生长 光合日变化 
沈阳市四种乔木树种BVOCs排放特征被引量:14
《生态学杂志》2009年第12期2410-2416,共7页陈颖 史奕 何兴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90411019)
采用热解析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对沈阳市4种主要乔木树种——银中杨、垂柳、榆树和皂角的BVOCs排放特征进行了观测。实验发现,不同树种排放BVOCs的组成情况明显不同,银中杨和垂柳以释放异戊二烯为主,且二者的BVOCs排放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树...
关键词:乔木树种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排放速率 沈阳市 
O_3与CO_2浓度倍增对油松针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生态学杂志》2009年第11期2220-2226,共7页李响 何兴元 陈玮 徐胜 颜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041101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3-SW-436)
以4年生的油松幼苗为试材,采用开顶箱内气体熏蒸实验,对经高浓度O3(80nmol.mol-1)和CO2(700μmol.mol-1)单一及复合处理3年后,油松当年生针叶内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等逆境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
关键词:高浓度O3 高浓度CO2 油松 抗氧化系统 
城市蒙古栎对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的光合生理响应被引量:8
《辽宁林业科技》2009年第5期1-4,34,共5页黄爽 赵天宏 金东艳 徐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411019)
近地层O3浓度的增加已经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主要模拟沈阳城市森林的常用绿化树种蒙古栎对近地层O3浓度升高的光合生理响应,为沈阳市城市森林树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蒙古栎叶片对臭氧浓...
关键词:城市森林 蒙古栎 O3浓度升高 光合生理响应 
分光光度法测定蒙古栎叶中多酚的含量被引量:1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第3期319-322,共4页张国友 唐玲 陈玮 何兴元 黄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411019)资助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使用福林酚试剂(FC),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蒙古栎树叶中植物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首先从方法的稳定性、线性关系、精确性和准确性角度,对FC法进行了调整,确定了以没食子酸为标准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0...
关键词:蒙古栎 多酚 福林酚法 分光光度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