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ZW010)

作品数:19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金梅郭明浩李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台州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多>>
相关主题:《春秋》笔法会通中国文论达旨春秋笔法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史家笔法作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话语的建构被引量:3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89-94,共6页张金梅 
国家社科基金(08XZW010);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1jyte052)
中国古代小说被视作正史附庸或直接被称为"稗官野史",所以评点家们常常以史家笔法作为评点话语,其主要表现有三:直接点明小说作者采用了《春秋》笔法;明确指出小说作品"章法句法本诸盲左腐迁",直接以《左传》、《史记》笔法标准评判小说...
关键词:《春秋》笔法 史家笔法 曲笔 小说评点 
索隐批评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涵被引量:2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165-168,共4页张金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项目编号08XZW010)阶段性成果
"索隐"渊源于《周易》,不仅是卜筮的功能,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文本的一种重要的解读方式,与《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有深厚的渊源。索隐批评自唐代发微,中经元明兴盛,迄至清代蔚为大观,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富有民族特色的一道风景...
关键词:《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 索隐批评 基本内涵 
从“正名”到“名教”:中国史学批评价值标准的确立与演进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50-54,60,共6页张金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08XZW010)阶段性成果
《春秋》之"义"首在"正名",其宗旨主要是确立是非真伪善恶的标准,后世以此为基础,将其发展为"名教",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礼法原则。在史学批评上,"名教"先由袁宏提倡,中经刘知几,后至章学诚而得以完善。袁宏主张历史撰述应贯...
关键词:正名 名教 史学批评 价值标准 
“《春秋》五例”与比兴被引量:1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张金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阶段性成果(08XZW010);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两汉经学与文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11jyte052)
"《春秋》五例"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既可作为史家之悬鹄,又能当成文学之示范。其中,"比"与"微而显"、"志而晦";"兴"与"微而显"、"婉而成章"异曲同工。而"比兴"的阐发功能——比德兴托则更与"...
关键词:《春秋》五例   
从“《春秋》义法”到“义法批评”:中国散文批评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涵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59-164,共6页张金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XZW010)
"义法"一词源自墨子,具有形而上的方法论意义。"《春秋》义法"指孔子笔削《春秋》时所制定的义例与行文之法,尹洙、欧阳修率先师法而作古文,方苞则将其发扬光大,不仅实现了由"《春秋》义法"到"古文义法"的理论转换,将"《春秋》义法"移...
关键词:“《春秋》义法” “古文义法” “义法批评” “言有物” “言有序” 
论《春秋》笔法对古典戏曲小说“惩劝”论的影响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11期131-134,共4页张金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08XZW010)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虽有其自身的规律,却深受《春秋》笔法"惩恶劝善"功能的影响。首先,中国古典戏曲小说高扬其社会功能以褒贬劝惩为参照;其次,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常常以简单的道德规范,即忠、义、仁、孝来区分人物,善恶邪正,...
关键词:《春秋》笔法 惩恶劝善 古典戏曲 古典小说 
刘勰“《春秋》笔法”论及其文论建构
《江汉论坛》2011年第11期81-84,共4页张金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项目编号:08XZW010)的成果之一
受"依经立义"意义生成方式的影响,刘勰将"《春秋》笔法"——《左传》、杜预的"《春秋》五例"和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家的"微言大义"由经学领域引入文学领域,具体表征为"简言达旨"和"隐义藏用",使"《春秋》笔法"作为文化话语在经学、史学...
关键词:《春秋》笔法 依经立义 简言达旨 隐义藏用 中国文论 
“简言达旨”:“《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话语的会通被引量:2
《兰州学刊》2011年第10期123-128,共6页张金梅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XZW010)
作为"《春秋》笔法"的基本内涵,"微"在古文家、今文家和史学家那里,具有"微而显"、"志而晦";"微言"、"微旨";"约文"、"省文"等多重意蕴。刘勰将其引进中国文论,从本体论、文体论、创作论三方面将其发展成为"简言达旨",并在"道—圣—文"...
关键词:简言达旨 《春秋》笔法 中国文论 话语 
杜预“三体五例”说及其文论意义被引量:2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30-134,共5页张金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XZW010)
杜预藉《左传》总结的"三体五例"说包括"发凡正例"、"新意变例"、"归趣非例"三体和"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五例。其中"三体"是《春秋》的书写体制,"五例"是《春秋》的书写法则,书写体制制约、规范书...
关键词:杜预 《春秋》三体 《春秋》五例 文论意义 
孔子“述而不作”与经典传承被引量:2
《社科纵横》2011年第5期95-98,共4页郭明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08XZW010)阶段性成果
"述而不作"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众多传统士人奉为不易法则。孔子"述而不作"思想也可以进行现代转化,对中国当下的文化建设有不可忽视的意...
关键词:经典 传承 孔子 述而不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