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JAP75011-44023)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在庆李菁亢巧霞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隐逸唐代文士心态动机集会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略论柳、刘在贬地的生活情感及其变化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75-79,共5页吴在庆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JAP750.11-44023)
唐代贬谪者的生活与情感虽然有其相似之处,但由于贬者所贬职务不同,贬地环境优劣不一,以及其"罪"轻重之异等等,其日常生活及其情感是有所不同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上述方面也有所变化。本文就此对柳宗元和刘禹锡进行大体的考察,以...
关键词:柳宗元 刘禹锡 贬地 生活 情感 
皮日休及第前后思想和创作特色及原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55-60,共6页亢巧霞 吴在庆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JAP750.11-44023)
皮日休的创作以咸通八年进士及第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行卷之作《皮子文薮》较多刺世讽时;及第后吴中唱和之作《松陵集》多表现个人生活。艺术表现的不同目的与需要、诗人思想性格的转变、社会生活环境的变更与传统的汇融等...
关键词:皮日休 晚唐诗 行卷 唱和 
韩愈在潮州的思想与心态考论——以《潮州刺史谢上表》为中心被引量:3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5,共5页吴在庆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JAP750.11-44023)
韩愈贬潮州后,其思想心态均有了相应的一些变化,如他已认识到他上《论佛骨表》时未免太狂妄戆愚,不识礼度,承认有罪;在潮州时,他确实惧死于潮州而不能生还,渴望早些被赦回朝;但即使如此,韩愈仍然具有为民兴利除弊,责躬护民,崇尚儒学,以...
关键词:韩愈 湖州 思想心态 考论 
唐代文士贬谪途中的生活与心态述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90-94,共5页吴在庆 李菁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JAP750 11-44023)阶段性成果。
初唐、中晚唐、唐末的宋之问、韩愈、李德裕、韩偓等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文士均有贬谪的遭遇。在贬途中,他们不容迟留,日夜兼程,翻山越岭,历尽艰难,过着极为苦楚的生活。在这一遭遇中,他们的情感心态颇为复杂,或伤心凄楚,或极想辩诬自...
关键词:唐代文士 贬谪 生活 心态 
略谈隐逸对创作的促进及题材的影响被引量: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60-64,69,共6页吴在庆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JAP750.11-44023)
唐代文士多有隐逸的经历,这一经历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隐逸使他们有更悠闲的生活,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观察大自然与人世,常能触动心思与灵感,促进他们的创作欲,从而促进他们更多地赋诗作文。另一方面,隐逸生活也影响到创作的题...
关键词:隐逸 促进 创作 题材 
谈唐代隐士的隐逸动机与归隐之路被引量:4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26-29,33,共5页吴在庆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JAP750.11-44023)
唐代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隐逸之士,这些隐士们很多本身就是文士。他们的隐逸状况多有不同,有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纯隐,也有半路出家的隐者,也不无先隐后仕或先仕后隐,乃至亦官亦隐者。他们的隐逸动机以及走上隐居的道路是多种多样,难于一概...
关键词:唐代隐士 动机 归隐之路 
唐代文士隐逸生活述略被引量:1
《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111-114,共4页吴在庆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JAP75 0.11- 4 4 0 2 3)
唐代许多文士有过隐逸的生活 ,而隐逸生活的动机目的多有不同 ,所以他们的隐逸方式与具体的隐逸生活内容也就显得多种多样。既有终身隐居的 ,也不乏亦官亦隐或一段时期隐居的。他们中有的修身养性、苦研道经、采药炼丹 ,有的游山玩水、...
关键词:唐代文士 隐逸 生活 
略论唐代隐逸诗歌的特色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32-38,共7页吴在庆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JAP750.11-44023)
唐代隐逸文士所创作的诗歌,因其隐居生活的特点等种种关系,而具有其大致的特色。如苦吟的创作态度与特色;在诗作的选材、构思、炼句、锻字上别具匠心,以精、奇、僻等出人意表,在语言上有的极为雕琢,但并不一定表现为古奥生僻;多写自身...
关键词:唐代 隐逸诗歌 特色 
论唐代文士的集会宴游对创作的影响被引量: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49-54,120,共7页吴在庆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JAP750.11-44023)。
唐代已出仕或未出仕的文士均有集会宴游的生活。在集会宴游中,文士多有酬唱应答、作文撰序、题咏赛诗,为诗文创作及诗艺的提高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文学创作。这类作品体式多样,形式及内容上均有特色。在内容上尽管有其狭窄不足之处,但也...
关键词:唐代文士 集会宴游 创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