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JSZ1105)

作品数:9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朱恒夫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戏剧艺术》《戏曲研究》《文化遗产》更多>>
相关主题:戏曲梆子腔传承绝活戏曲表演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五更”曲考论被引量: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39-146,共8页朱恒夫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JSZ110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2BB016);国家哲社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14ZDB077);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项目阶段性成果
现存最早的"五更"曲为南朝陈伏知道的《从军五更转五首》,之后繁衍、流传不息,不仅世俗民众编词歌唱,佛道二教亦利用此曲来宣扬教义。据调查得知,在我国凡有汉族群体居住的地方,都曾传唱过,被现当代音乐工作者采风搜集到的就有千支之多...
关键词:“五更”曲 源流 形态 考论 
中国当代傩面具谫论
《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6期97-106,共10页朱恒夫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JSZ110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2BB016);国家哲社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14ZDB077);上海高校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之一
当代中国的傩面具依附着傩仪、傩歌、傩舞和傩戏,以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活跃在许多地方。它们分布在赣、黔、滇、桂、粤、晋、湘、鄂、川、渝、青、甘、藏、皖、闽、冀以及内蒙、东北等地。傩面具可分为神灵、凡人、动物三大类,具有类型...
关键词:当代 傩面具 分布 分类 价值 
清升平署皮黄剧目《戏凤》中的正德皇帝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15年第5期156-159,186,共5页朱恒夫 
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项目编号:JSZ1105)阶段性成果;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项目编号:12BB016)阶段性成果;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ZDB077)阶段性成果;上海高校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历史上的正德皇帝耽乐嬉游,淫欲无度,底层民众为表达对他的不满,编创出《正德皇帝》《戏凤》等传说、歌谣、小戏等文艺作品进行讥讽。而清升平署根据民间小戏《戏凤》改编而成的同名皮黄剧目,则抹去了正德皇帝和佞臣的关系,将他塑造成...
关键词:戏曲艺术 作品改编 剧目创作 正德皇帝 真实品性 民间态度 清升平署 
论梆子腔在秦地之外的传播
《戏曲研究》2015年第2期10-23,共14页朱恒夫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项目编号:JSZ110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项目编号:12BB016);国家哲社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ZDB077);上海高校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之一
<正>梆子腔,即秦腔的形成年代有诸多说法,影响较大的有'明正德年间'说与'明中晚期'说两种~②,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但说它形成于明末之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根据戏曲剧种的一般发展规律,在梆子腔成为一个戏曲剧种之时,甚至还在...
关键词:戏曲剧种 雏形阶段 形成年代 秦剧 魏长生 易俗社 明正德 福盛班 二凡 陕西人 
论梆子腔在秦地之外的传播
《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2期90-97,共8页朱恒夫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JSZ110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2BB016);国家哲社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14ZDB077);上海高校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之一
陕西梆子腔从康熙年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传播到二十多个省区。它流布到秦地之外的表现为三种:一是艺术形态基本不变,仍以单声腔剧种形态呈现在舞台上;二是与诸声腔融合而形成新的声腔,以基因的形式存于其中;三是与其他声腔相结合,形...
关键词:秦腔 传播 途径 因缘 启示 
也论昆曲与梅兰芳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15年第1期79-83,89,共6页朱恒夫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JSZ110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2BB016);国家哲社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14ZDB077);上海高校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之一
回顾梅兰芳一生的舞台实践,从未和昆曲分离过,而且两者还不是一般的关系。昆曲之于梅兰芳,是乳育的关系、携挈的关系;梅兰芳之于昆曲,是抢救的关系、传承的关系。向梅兰芳传授过昆曲艺术的亲朋师友有梅雨田、陈嘉良、谢昆泉、丁兰荪、...
关键词:梅兰芳 昆曲 关系 启示 
论戏曲表演中的“绝活”被引量:4
《戏剧艺术》2015年第1期108-115,共8页朱恒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DB07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项目编号:JSZ11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戏曲表演中的"绝活"是最吸引观众的一个看点,它们可分为传统杂技类、戏曲艺人自创类与魔术类。在剧目的舞台呈现中有着营造真实的不平凡的情境、帮助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表演手段等作用。这些"绝活"有的来自于杂技、武术、气功,有...
关键词:戏曲 绝活 类型 作用 
民间歌舞萌发·成熟剧种哺育·都市文化熏陶——近现代以来中国淮剧艺术的发生发展之路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14年第2期41-47,共7页朱恒夫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项目编号:JSZ1105)阶段性成果;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戏剧院团评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2BB016)阶段性成果之一
主要流传于苏北地区的淮剧,其近现代诞生以来的发展过程,在中国二三百个剧种中具有典型意义。它根基于该地区发达的民间歌舞,因接受了成熟剧种徽剧的艺术营养而迅速成长。它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乃是它的部分班社来到上海之后,受到大...
关键词:戏曲艺术 文化建设 淮剧 戏剧创作 发展 都市文化 戏曲振兴 
论新加坡传承、发展戏曲的经验被引量:5
《文化遗产》2014年第2期68-74,157-158,共7页朱恒夫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项目编号:JSZ110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项目编号:12BB01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中国之外,能将戏曲的传承提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层面上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由于政府的领导得力、规划正确,新加坡的戏曲已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它的传承经验为:采用华族之外的民族故事和发生在本土的故事为题材来编创剧目,培养各族...
关键词:新加坡 戏曲 传承 发展 经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