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SS018)

作品数:9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马德义潘晓伟梁大伟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伯利亚研究》《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史学理论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分歧朝鲜移民冷战美韩关系美国对外政策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试论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对韩政策的若干特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65-170,共6页马德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SS018);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2522201)研究成果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对韩国的政策具有如下特点:能够反映不对等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联盟政治中的基本活动形式;深刻体现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普遍联系性及矛盾性;可明显表明一国对外政策与该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美国对韩政策发展变化过程...
关键词:冷战时期 美国对外政策 东亚战略同盟 美韩关系 
从多边关系视角论20世纪初朝鲜人移民夏威夷活动的中止被引量:1
《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92-99,共8页马德义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冷战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1CSS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1903年初至1905年春夏之交,数千朝鲜移民陆续出现在夏威夷群岛。但移民活动不到三年便戛然而止,国际政治舞台上多边关系的发展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朝鲜近代史上,日本以"特殊"角色对朝鲜行侵吞之实,由之引发的朝鲜人向夏威夷的移民...
关键词:夏威夷史 朝鲜移民 日朝关系 美朝关系 美日关系 
1962-1963年间围绕韩国“政权过渡”问题的美韩关系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101-106,共6页马德义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冷战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1252220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冷战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11CSS018)
朴正熙于1961年成功发动"五一六军事政变",以其为首的军事集团随即掌控韩国政权。美国极力主张韩国重新回归到文官政治轨道上来,于是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密切关注韩国政局发展并及时调整其对韩政策,最终推动朴正熙政权实现节威返文之转变...
关键词:美国对外政策 美韩关系 朴正熙政权 文官政府 
美国学界关于“两组数字”的分歧——关于20世纪初夏威夷朝鲜移民数量问题被引量:1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68-73,共6页马德义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252220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SS018)
美国学界关于20世纪初"第一波"夏威夷朝鲜移民的数量问题众说不一,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五种说法。同时,对于这个"第一波"中的"首批"移民的数量也莫衷一是,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类。美国学界在该数字上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在统计时间的...
关键词:美国学界 20世纪初 夏威夷朝鲜移民 移民数量 
美国政府与国会在对韩人权政策上的分歧被引量:3
《外国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47-54,共8页马德义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1CSS018);国家留学基金委-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编号:留金美[2012]7016);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2522201)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越发明显地将人权问题纳入其对外政策范畴,卡特时期是这一过程的关键阶段。美国对韩人权外交政策的形成实际是美国国内政治的自然延伸。美国政府与国会之间在该问题上龃龉不合,但两者在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方面却...
关键词:美国国会 卡特政府 人权外交 对韩政策 
论20世纪初美国“满洲开发计划”的机缘——以司戴德路透社记者任职期间的思想转变为视角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00-105,共6页梁大伟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研究(1931~1941)"(11CSS020);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11CSS018);201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远东司与1930年代的中国东北"(12532103)
1904年2月,司戴德主动辞离中国海关改充路透社记者,奔走于汉城、东京和中国东北等地,斡旋于外交官和上层军政要员之间,考察日俄战争前后东北亚格局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与朝鲜、日本、中国官员及驻地各国大使间的接触和交流,司戴德进...
关键词:满洲开发计划 司戴德 路透社 远东司 金元外交 
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苏联对越援助及其影响被引量: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39-146,共8页马德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SS018);国家留学基金委-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留金美[2012]7016);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2522201)中期研究成果
1965年美国在越南实施"滚雷行动"以后促使越战进一步升级,苏联与此同时大量增加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在"新春攻势"前后尤为如此。由于苏联、中国和越南三国地缘毗邻,客观上使中国成为苏联援越物资的天然过境通道。苏联的援...
关键词:越南战争 对越援助 冷战 中苏分歧 美苏关系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对朝政策
《西伯利亚研究》2012年第5期61-64,共4页潘晓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CSS018);黑龙江大学高层次创新团队项目(Hdtd2010-30)
在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日本强迫朝鲜开港过程中,俄国没有加入其中,而是采取了观望政策,这和80年代俄国积极参与朝鲜事务是截然不同的。俄国之所以如此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俄朝间存在民间陆路贸易,它给俄国带来巨大益处;而朝鲜开港给...
关键词:俄国 朝鲜 外交 
“同力协契”抑或“各从其志”?——以1970年代上半期美、日、苏联合开发西伯利亚油气资源为例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2年第2期67-74,共8页马德义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新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子课题"新疆石油资源开发与苏联(俄)东部地区石油资源开发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B200710)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冷战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1CSS018)中期成果
20世纪70年代美日苏联合开发西伯利亚既非同声相应亦非同气相求,"合作"与"分歧"如影随形。美日苏等大国在冷战大环境中的争权攘利与明争暗斗在"联合开发西伯利亚"问题上体现得清晰明了。究其源,则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各从其志"——这...
关键词:美日苏关系 联合开发西伯利亚 油气资源 国家利益 冷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