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外交

作品数:366被引量:42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胡义成周琪郭永虎罗会钧张宏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欧盟人权外交的历史脉络、现有机制与实施路径
《人权研究》2025年第1期120-140,共21页解楠楠 喻扬 
2022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欧盟‘反经济强制工具’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项目号:2022M712915)。
巩固人权是欧盟对外战略的一个目标,也是其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近年来,人权在欧盟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政治博弈的权力工具,特别是在对华人权问题上的措辞由婉转走向强硬,对外行动由指责走向制裁。通过追溯欧盟人权...
关键词:人权外交 权力与利益 里斯本条约 全球人权制裁机制 人权条款 
美国人权外交中的“双重标准”——基于对卡特与里根政府人权政策的考察
《人权法学》2025年第1期45-63,156,157,共21页赵健舟 
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则秩序’下美西方法律话语霸权挑战与应对机制研究”(2024SJYB0185)。
“双重标准”,即以主观甚至政治化立场衡量、评判、执行法律标准及规范,是美国外交领域被特别关注和批判研究的重要议题。从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历史连续性角度思考,美国人权外交中的“双重标准”问题同冷战时期的人权政策起伏更迭具...
关键词:美国人权外交 里根政府 卡特政府 双重标准 二元决定论 
卡特政府人权外交政策缘起与实践——以韩国为例
《当代韩国》2024年第3期73-91,共19页闫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945~2001)”(21&ZD245)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70年代,出于对越战与“水门事件”的反思,国会积极在外交领域开展活动,并特别呼吁美国政府在其对外政策中关注人权原则。卡特当选总统后回应了国会的诉求,首次明确将人权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自1972年起,朴...
关键词:美国人权外交 美韩关系 光州事件 
欧盟对华人权外交的历史演进与中欧关系
《国际论坛》2024年第3期79-98,158,共21页严骁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美竞争背景下欧洲战略自主建设的动态研究”(项目批准号:21BGJ050)的阶段性成果。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欧盟对华人权外交经历了四个时期。1990年至1997年,期望借助人权问题建构其“规范性力量”角色的欧盟启动了对华人权外交,把人权议题纳入双边关系作为对华政策的基调。1998年至2006年,由于欧盟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关键词:欧盟 欧盟外交 人权外交 规范性力量 中欧关系 
道义追求的困境:卡特政府人权外交与美菲军事基地谈判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95-108,共14页高艳杰 杨金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基地项目“美国政府对东盟认知的历史嬗变及其对印太战略的影响研究”(22JSJD810019)。
卡特时期美国与菲律宾的军事基地谈判,是后越战时代影响美菲关系的重要事务和牵扯美国在东南亚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检验美国“人权外交”效力的试验域场。在东南亚,卡特政府以人权问题迫使作为“民主橱窗”的菲律宾改善国内政...
关键词:卡特政府 人权外交 军事基地 美菲关系 
美国对非洲人权外交:话语选择、实施路径及其危害性
《中国非洲学刊》2023年第4期3-16,140,共15页吕耀军 冯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美穆斯林现状与人权研究”(22BZJ016)阶段性成果
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人权外交理论转变为人权外交制度,并依此在非洲推行人权外交。人权具备道德属性和传播优势,而且非洲在人权方面存在先天“脆弱性”,所以明显受美西方人权理念的影响,这成为冷战时期美国非洲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美国人权外交 非洲人权 人权话语 人权依赖症 
“话语势能”构建与国际话语塑造被引量:12
《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12期156-174,203,共20页陈拯 
国际政治中的话语塑造往往经历多方之间的争论。争论中需要发挥话语的说服和压制效应,系统辨识并积极适应、利用和改造由话语联系、主体关系及平台机制等复合构成的政治情境,构建有利态势,生成推动变革的“话语势能”,塑造国际主流话语...
关键词:话语势能 话语塑造 争论策略 中国人权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冷战思维下的美国“人权外交”——卡特政府应对1980年萨尔瓦多人权危机的建构主义再审视被引量:1
《拉丁美洲研究》2023年第5期139-157,162,共20页潘米奇 
本文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1980年美国对萨尔瓦多人权危机的应对。1980年3-12月,萨尔瓦多持解放神学立场的天主教会由于对左翼较为同情,与军政府之间关系紧张,后者发起了多起针对教会人士的秘密行动。面对这一人...
关键词:建构主义 人权外交 萨尔瓦多 解放神学 罗梅罗案 
中美战略博弈下的美国对华人权制裁:法理批驳与中国因应被引量:2
《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年第3期166-180,共15页李燕飙 许妙 
中国法学会自选项目“反制裁法律法规研究”(CLS[2022]D86);陕西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一带一路’的数字话语风险与对策研究”(22JK019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专项项目“新时代新疆形象自塑的话语建构及策略研究”(2022VZJ020)。
近年来,美国以“人权问题”为由不断升级对华制裁,干预中国事务,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美国通过涉华人权制裁立法、对中国实体开展直接制裁、针对第三国“人权事务”制裁中国企业等方式实施对华人权制裁。美国人权制裁是...
关键词:中美关系 人权外交 人权制裁 涉外法治 反外国制裁法 反干涉 国际法 
美国移民拘留中心的强迫劳动:表现、后果及中国应对被引量:1
《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年第3期181-192,共12页尚海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对华人权外交中的涉疆民族、宗教问题研究”(22BMZ140)。
长期以来,美国自诩为“强迫劳动”议题的国际领导者,不断以强迫劳动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事实上,美国国内存在严重的强迫劳动问题,私营移民拘留中心的强迫劳动便是其中之一。美国国内存在的严重强迫劳动问题,表明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双...
关键词:人权外交 美国强迫劳动 移民拘留中心 移民海关执法局 “志愿工作计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