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291)

作品数:7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玉莲张黎明梁杰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古小说叙事研究叙事精怪动物化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古小说中的“夜间”叙事研究——以人鬼冢墓遇合故事为例被引量:6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09-113,共5页张玉莲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13CZW03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YJCZH291)
古小说中许多人鬼冢墓遇合故事,都涉及发生于"夜间"的情事叙述。这些作品大都对昭示夜间的特定物象,如夜色、灯火、月光等进行必要关照,从而为小说营造出某种美学氛围,或使小说叙事更符合情事逻辑。
关键词:古小说 “夜间”叙事 夜色 灯火 月光 
《列仙传》及其叙事学阐释被引量: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51-155,共5页张玉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ZW03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291)
《列仙传》大致是按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安排人物传记,具体篇目的叙事结构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神仙来历、事迹及去向。其中,有关神仙"来历"和"去向"的叙述非常简略,而稍详的"事迹"作为叙述的重点和文本的主体,旨在表现主人公的离奇经历...
关键词:《列仙传》 叙事 史传 
中国文化中树木精怪嬗变源流辨析被引量:8
《古代文明》2013年第4期97-101,112,共5页张黎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号:12YJCZH291)成果之一;天津大学创新基金项目(项目批号:60306040)成果之一
古人相信花草树木与人一样具有灵魂。我国现存典籍中保存有大量关于树木精怪的内容,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树木精怪的变化历程。上古神话传说中有树神句芒,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许多动物化树木精怪,唐以后人格化的树木精怪成为主体。树木精怪...
关键词:树木精怪 句芒 动物化 人格化 文士 
古小说中的发墓复生叙事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65-70,共6页张玉莲 梁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291)
古小说中有一些"因发墓而致死者复生"的叙事。按照发墓缘由可将其分为三类:恶意盗墓复生型、因情发墓复生型及其它发墓复生型。这些作品中,"发墓"作为死者复生的外在条件,不仅起到续接故事情节、凸显人物形象、拓展题材领域等功能,还具...
关键词:古小说 发墓 复生 
唐代小说中的狐书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2期82-87,128,共6页张玉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YJCZH291)
唐代不少小说叙及狐书。这些狐书虽载体及装束样式与人间书卷无异,但或字形怪异,或文意艰深。这种特点的形成当与唐代佛、道二教的兴盛有关。狐书在小说中起着贯穿故事情节、凸显狐妖形象、彰显文本旨意等作用。
关键词:唐代小说 狐书 佛教 道教 叙事功能 
古小说中的盗墓叙事研究被引量:1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0-14,共5页张玉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古小说中的墓葬叙事研究"(12YJCZH291)的阶段性成果
盗墓作为一种罪恶行径,在古小说中有鲜活生动的载录。诸多盗墓叙事的产生与现实中的盗墓现象密切相关。而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厚葬封树之俗。盗墓叙事对盗墓奇遇的展示蕴含着作者内涵丰厚的书写意图。
关键词:古小说 盗墓叙事 盗墓奇遇 书写意图 
显身求葬:古小说中的一种迁葬叙事范式
《云南电大学报》2012年第2期77-80,共4页张玉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291)
迁葬作为一种墓葬习俗,在古小说中得到集中而生动地反映,并形成多种叙事范式,"显身求葬"是其中一种。反映至"显身求葬"型迁葬叙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形:其一是鬼意畅达,人及时迁葬鬼并获得善报,可谓之为"迁葬获报"型;其二是鬼意不达,...
关键词:古小说 迁葬叙事 显身求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