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

作品数:29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民俗信仰庾信菌落辨析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唐山学院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由玄入佛:魏晋南北朝小说中“无鬼论”故事
《中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张黎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汉唐古小说的植物叙事研究”(20JHQ045)。
无鬼论故事是魏晋南北朝小说涉鬼故事中的一类,“无鬼论”和“鬼自证”的二元对立情节使此类故事呈现出高度模式化特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无鬼论故事根植于我国本土有鬼、无鬼的思想论争中,产生于魏晋时期,有着浓厚的玄学清谈色彩。但其...
关键词:无鬼论故事 清谈 佛教 形神论 
汉魏六朝青牛信仰辨析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142-147,共6页张黎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汉唐古小说的植物叙事研究”(20JHQ045)。
青牛信仰是中国牛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汉魏六朝时期表现则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随着老子的神仙化,青牛神逐渐定型;二是举行出土(青)牛迎春礼非常普遍,可看作是青牛信仰的一种现实映照;三是青牛辟邪术在魏晋六朝时应用广泛...
关键词:汉魏六朝 青牛信仰 迎春 辟邪 木精 
史料与传说:《博物志》中的“丝绸之路”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84-89,共6页张黎明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JHQ045);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批准号:20JZD047)。
《博物志》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记载了数量可观的来自丝绸之路的舶来品,如葡萄、苜蓿、大宛马、火浣布等,可以与史载相互印证;而胡桃、大蒜、胡荽、食谱食方等,则可以补史...
关键词:《博物志》 丝绸之路 补史 传说 
《搜神记》取材《汉书》考辨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年第6期5-10,共6页张黎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引书考辨”(17BZW085)
《搜神记》的成书方式之一是从前人典籍中撷取素材,取自《汉书》的篇目最多,达28篇。从文字异同上看,只有少数篇目完全相同,多数有所删减或概述其意。内容上,取材篇目集中于《汉书·五行志》,而且都是“异事”,没有“灾害”事件,这与干...
关键词:《搜神记》 取材 《汉书·五行志》 
“博物体小说”概念研究述评与反思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95-100,共6页张黎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ZW085)。
“博物体小说”概念的提出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但完善的过程中分歧较多,如命名不一、代表作品差异大、文体归属不清等。界定“博物体小说”需考虑四个方面:内容上应具有博“物”性;写法上体现志“异”性;体例不...
关键词:博物体小说 博“物”性 志“异”性 数量原则 
《搜神记》文本辑采来源考辨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671-675,共5页张黎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BZW085)。
研究了《搜神记》的成书方式之一:承于前载,即从前代典籍中辑采素材。阐述了《新辑搜神记》的文本辑采来源,认为有177篇故事有前载出处,来自59部作品。提出了《搜神记》在文本辑采来源上的三大特点:一是辑采方式可粗略分为照搬式和增删...
关键词:《搜神记》 文献辑采 史部 子部 游心寓目 
“河图”类谶纬书中的地理博物体小说
《理论界》2021年第4期63-69,共7页张黎明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引书考辨”(17BZW085)的研究成果。
谶纬文献具有一定文学性,这早在《文心雕龙》中已经被论及。如果从文学视角审视谶纬文本时,有部分作品与地理博物体小说的文体特征非常吻合,即具有地理、博物、志异的特点,而且呈现这些特点的篇目在整个作品中占多数,符合判定地理博物...
关键词:谶纬 地理博物体小说 河图 
基于改进水平集的菌落图像智能计数算法被引量:10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张力新 张黎明 杜培培 余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75116);天津市科技支撑资助项目(16YFZCNC00690;16ZXCXSF00040);天津市北辰区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D-2017-NYKJXM-08)~~
针对现有的菌落自动识别计数方法对背景敏感、对多菌种菌落分割普适性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水平集的全自动菌落分割、计数方法.该方法利用偏置场对背景进行建模以消除背景灰度不均影响;构造含有终止条件的多相水平集算法实现菌落...
关键词:偏置场 多相水平集 凹点检测 菌落计数 
“木精为青牛”考释被引量: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80-85,共6页张黎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号:14YJC751049)
植物精怪的动物化是一种世界性民俗现象,在中国古代则有"木精为青牛"的说法。究其原因,这一观念的出现大约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古代神话中植物神祗动物形貌的遗存;二是秦汉时期有"出土牛迎春"的礼俗,土牛、青牛与春天、树木关联在一...
关键词:木精 青牛植物神 迎春礼 青牛信仰 
中国古代的树木崇拜与伐树故事被引量: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张黎明 崔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4YJC751049);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ZW13-022);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60306040)
伐树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类作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持续到晚清。它们在艺术上较为粗疏,且多有重复之处,但其反映出的古人对"人与物"关系的理解和反思却很值得关注,其中有三点最为突出:树木有灵的信仰,这也是一...
关键词:伐树故事 树木崇拜 报应 生命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