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170)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林小云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吴越春秋》汉代今文经学历史文化认同天人感应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早期吴越文化中的“剑崇拜”——以《吴越春秋》《越绝书》为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1-15,共5页林小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集成";项目编号:13&ZD109;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巫文化视野中的先秦两汉史传研究";项目编号:2012B170
古吴越人民表现出强烈的"剑崇拜"心理。吴越人民认为,宝剑凝聚着天地精华,有着非凡的灵性与神性。吴越人民对宝剑的崇拜来源于吴越地区独特的山川地理、崇尚巫风的民俗及其民族特有的崇尚武力、刚柔相济的精神气质。《吴越春秋》《越绝...
关键词: 剑崇拜 小说 叙事模式 
《吴越春秋》与汉代今文经学被引量:2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90-96,共7页林小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集成"(13&ZD109);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巫文化视野中的先秦两汉史传研究"(2012B170)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演绎的虽然是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的争霸斗争,但却体现了鲜明的汉代今文经学思想,表现为:一、"大一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二、强烈的复仇意志;三、天人感应的政治图式。赵晔著《吴越春秋》,是要借助古人的言行来表达...
关键词:《吴越春秋》 今文经学 历史文化认同 复仇意志 天人感应 
《左传》“巫史交融”的叙事特征探析被引量:1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21-126,共6页林小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170);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8BS202)
《左传》对灾异、卜筮、梦象等神秘事件的描述,既是春秋时期巫风盛行的真实反映,又融合了作者"崇礼尚德"的理性精神,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判、对历史发展动因的思考。天命与道德合一的历史叙述,使《左传》呈现出"巫史交融"的叙...
关键词:《左传》 天命 道德 巫史交融 叙事特征 
《吴越春秋》的叙事策略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97-100,共4页林小云 
2012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巫文化视野中的先秦两汉史传研究"资助(编号:2012B170)
《吴越春秋》独特的叙事策略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其叙事策略表现在:建构审美时空形态,展现吴越两国盛衰兴亡的因果关系和历史脉络,揭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和历史哲理;建立"包举大端"的开头形态,使全书具有一种充满浓...
关键词:叙事策略 审美时空形态 开头形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