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ZC149)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韦文华张晨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语文建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更多>>
相关主题:苗人岜沙生命教育理念生命教育规范教育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青少年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论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5年第2期49-50,共2页韦文华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南农村少数民族残疾人教育研究”(13GZQN20);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岜沙苗寨的生命教育对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12ZC149)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理性爱国缺失。加强全球战略意识教育,是青少年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前提。对青少年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可通过加强全球战略意义教育以及历史经验、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宽广胸襟、遵纪守法、理想信念等多层面...
关键词:青少年 爱国主义 理性 教育 
品读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国人赤子爱国情怀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4年第10Z期35-37,共3页韦文华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南农村少数民族残疾人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3GZQN20);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岜沙苗寨的生命教育对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项目编号:12ZC1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一首代表性作品,诗中蕴含寓意深刻的意象以及诗人对祖国未来的担忧,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国家的赤子之心。本文将在意象、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对《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的赤诚的爱国之...
关键词: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中国人 赤子爱国情怀 
贵州岜沙苗人传统生命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被引量:4
《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42-48,共7页韦文华 
贵州省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GZQN20);贵州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ZC149)
生命教育旨在充分肯定个体的生命价值与生存意义,为其创设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促进个体生命的全面和谐发展。生活在中国西部大山深处的岜沙苗人在今天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传统原始的生活方式、原始图...
关键词:贵州 岜沙苗人 生命教育 意义 
治理与觉醒:新时期规范教育进阶微探被引量:3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4年第3期47-48,共2页张晨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GZQN20);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ZC149)的研究成果
摘要:规范失范、社会关系调整失序(不调),在社会领域主要表现为“丑闻多发(爆发)”。社会治理与规范觉醒是新时期规范教育的时代话语。规范教育进阶必然到来,可以预测:即便在共产主义时期,国家消亡、法律规范消失,规范教育也...
关键词:新时期 规范教育 社会 治理 
美国高考公平关注焦点的借鉴意义——以《纽约时报》为例
《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3期116-119,共4页韦文华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南农村少数民族残疾人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3GZQN20);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岜沙苗寨的生命教育对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项目编号:12ZC1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纽约时报》对高考公平性问题报道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考生经济背景、少数民族群体录取、高考考试内容、残疾人群体高考录取等四个方面。通过比较中美两国高考差异,认为中国高考只有建立社会化的高考考试制度、从侧重知识向侧重能力...
关键词:美国 高考 公平 纽约时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