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SM200310016027)

作品数:3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秦红岭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高等建筑教育》《新建筑》更多>>
相关主题:传统建筑儒家伦理中国传统建筑建筑文化校园建筑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儒家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被引量:22
《新建筑》2004年第3期65-67,共3页秦红岭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M200310016027)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伦文化,其中儒家伦理是主体与核心。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建筑在诸多方面浸透着儒家伦理的种种特征。着重分析了“礼”与“中和”观念对传统建筑在建筑体系、建筑思想、建筑形制、建筑审美等多方...
关键词:儒家伦理 传统建筑  中和 人伦文化 
试论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被引量:17
《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第1期113-116,共4页秦红岭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建筑伦理研究"(SM2 0 0 31 0 0 1 6 0 2 7)
建筑所具有的艺术性以及建筑文化所蕴含的伦理性内涵 ,使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大学校园建筑文化作为一种隐性德育课程 ,通过鲜明体现学校文化品位的校园主体建筑、精心构思的文化景观类建筑、具有亲和力的空间布局以及...
关键词:校园建筑文化 德育 隐性课程 
“无言的教化者”与“会说话的建筑”——关于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的思考被引量:3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第B06期69-73,58,共6页秦红岭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建筑伦理研究"(项目批准编号为 :SM2 0 0 3 10 0 160 2 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建筑所具有的文化性、伦理性和艺术性 ,使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虽然这种功能有时是抽象而隐性的 ,但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作为一种隐性德育课程的校园建筑 ,和一些能够营造出独特道德教育环境或...
关键词:道德教育 隐性德育课程 校园建筑 教育环境 伦理性 艺术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