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2)

作品数:20被引量:16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高星张双权张乐仪明洁裴树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人类学学报》《边疆考古研究》《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动物考古学埋藏学旧石器时代动物动物骨骼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的广谱适应生存--动物考古学的证据被引量:11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年第8期1024-1036,共13页张双权 张乐 栗静舒 高星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A05130302);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编号:KZZD-EW-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02017)资助
在全球气候变化频繁的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在生存行为方面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水洞沟遗址与南方马鞍山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考古学研究表明,古人类的食物广谱化过程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源强化现象在我国旧石器...
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 旧石器时代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广谱革命 资源强化 
周口店第一地点西剖面2009-2010年发掘报告被引量:8
《人类学学报》2016年第1期63-75,共13页张双权 高星 陈福友 李俨 张乐 张晓凌 栗静舒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017)
周口店第一地点再次发掘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遗址西剖面的保护状态与水平,同时也为东亚直立人演化方面某些焦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机遇与可能。2009-2010年,在西剖面最顶部堆积(即第三层)的野外发掘中共计出土大中型动物化石材料约800...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早期 周口店第一地点 西剖面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水洞沟第12地点楔形石核“操作链”分析被引量:4
《边疆考古研究》2015年第2期105-120,共16页仪明洁 裴树文 陈福友 王惠民 高星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0CB95020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210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KG006)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东28千米处,西距黄河18千米,距离灵武县城30千米,处于银川盆地东部边缘。水洞沟第12地点(以下简称"SDG12")地理坐标为北纬38°19′40″,东经106。29′49″,海拔1158米,地处水洞沟第1地点以北约4千...
关键词:石核 水洞沟 楔形 剥片 石制品 西距 白云岩 利用策略 灵武县 核体 
细石叶技术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兴衰被引量:5
《边疆考古研究》2014年第2期69-81,共13页仪明洁 高星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0CB95020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210008)
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社会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社会组织结构更复杂化,人类的生存领域扩展,认知能力有了突破。细石叶技术即该阶段极具特征性的石器生产技术,涉及有针对性的原料选择、石核预制、软锤及间接剥片技术的运用...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动物化石初步研究被引量:6
《人类学学报》2014年第3期343-354,共12页张双权 裴树文 张乐 王惠民 高星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QN110);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203)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2003~2005年发掘出土动物化石2000余件。初步鉴定包括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水牛(Bubalussp.)等十多个动物属种。该遗址出土的动...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水洞沟第7地点 哺乳动物化石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偶蹄类被引量:4
《人类学学报》2014年第3期355-368,共14页董为 王元 金昌柱 秦大公 徐钦琦 张立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014);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59)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动物群中的偶蹄类:文中小猪(Sus xiaozhu wenzhongi subsp.nov.)、裴氏猪相似种(Sus cf.peii)、麂未定种(Muntiacus sp.)、水鹿相似种(Cervus(Rusa.)cf.C.(R.)unicolor)、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
关键词:偶蹄类 智人 公鸡山 广西崇左 中-晚更新世 
垩质年轮法在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人类学学报》2014年第2期177-186,共10页栗静舒 张双权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QN110);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0513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017)
在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研究中,动物的死亡年龄往往能够反映古人类的生存能力及猎物选择趋向;死亡季节则是研究古人类人口数量变化、聚居模式等生存适应问题的重要途径。牙齿垩质切片研究表明,垩质的沉积与树木年轮的生长相似,具有较强的...
关键词:垩质年轮 死亡年龄 死亡季节 旧石器时代 
华南河马齿河猪(偶蹄目,哺乳纲)的新材料(英文)被引量:2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4年第2期201-216,共16页董为 张立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A0513030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编号:KN212420,KN2134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2014)资助
2004年以来,广西崇左系统发掘出土了一些与巨猿共生的早更新世最后河马齿河猪(Hippopotamodon ultimus)的新材料。根据新材料及以前积累的各地点材料,产于广西、贵州和重庆的原"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 ultimus)"的系统分类位...
关键词:广西 早更新世 偶蹄目 河马齿河猪 “双齿尖河猪”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敲骨取髓行为的确认——以马鞍山遗址为例被引量:7
《第四纪研究》2014年第1期141-148,共8页张乐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2-EW-QN11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批准号:XDA0513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02017);特殊学科点优秀青年人才专项项目共同资助
敲骨取髓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获取脂肪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对于这一行为的辨识不能仅根据某一孤立的特征判定,而要综合长骨的断裂面形态、骨骼表面与断裂面之间的夹角、断裂面质地、管状骨横剖面的周长以及敲砸痕与敲砸疤在长骨表面的分...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 敲骨取髓 马鞍山遗址 敲砸痕 敲砸疤 
旧石器遗址动物骨骼表面非人工痕迹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被引量:14
《第四纪研究》201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张双权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批准号:XDA051303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2-EW-QN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02017)共同资助
骨骼表面痕迹观察是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在切割痕、砍砸痕、烧灼痕等古人类行为活动痕迹之外,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表面都有多种非人工痕迹的保留。但是,相对于人工改造痕迹而言,国内考古学家对于...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动物骨骼组合 非人工痕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