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10024)

作品数:21被引量:33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卢福营李莉戴冰洁裘斌江玲雅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学术月刊》更多>>
相关主题:村民自治基层社会治理农村乡村治理管理创新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减负导向的基层社会治理整治——以浙江省江山市“村(社区)工作准入制”为例被引量:14
《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5期48-53,共6页卢福营 戴冰洁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立项项目"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相对过剩’问题研究"(2014JD3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09YJA810024)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在基层社会实施了多种形式的创新项目,虽然激活了基层社会的活力,但也造成了基层组织及事务的"叠加"现象和"相对过剩"问题。浙江省江山市积极回应基层社会治理的需求,于2014年推行村(社区)工作准入制,精简村(社区)...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村(社区)工作准入制 政府创新 浙江省江山市 
基层群众自治视野下的村级权力调控制度创新——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调查1被引量:16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93-98,共6页卢福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09YJA810024);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农村基层社区管理创新实证研究”(2011QDW102)的研究成果
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旨在应对乡村治理中的权力失控及其导致的治理危机所做的"需求—回应"型创新。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分权制约、过程监督、制度规范、信息沟通,由此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同共治。其实质是建构了一...
关键词: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权力调控 农村 乡村治理 基层群众自治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权力调控模式创新——写在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诞生十周年之际被引量:15
《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80-86,157-158,共7页戴冰洁 卢福营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09YJA810024)的研究成果之一
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旨在解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权力失控、失范及其导致的治理危机所做的"需求——回应"型创新。其核心内容在于:分权制约,突出以权力制约权力;过程监督,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性监...
关键词:权力调控 制度创新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农村 基层社会治理 
可延扩性: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命力——写在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诞生十周年之际被引量:21
《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67-75,共9页卢福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项目批准号:09YJA810024)的研究成果之一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生命力具体表现为创新的可延扩性,即创新的核心内容、主要原则和精神实质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可复制性。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制度创新,经历了"制度形成——...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制度创新 可延扩性 村务监督委员会 后陈经验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群众自主性——以上虞戴家村“四不出村”工作法为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43-48,共6页李莉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09YJA810024);2013年度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自主创新"(1252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群众自主性是由村民自治的本质决定的,是基层群众自治权的重要体现。从创新主体、创新动因、创新运行等方面分析,上虞戴家村创造的"四不出村"工作法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自主创新举措,在实践中取...
关键词:群众自主性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村民自治 管理创新 “四不出村”工作法 
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扩散被引量:35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卢福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09YJA810024)
创新是一种推陈出新的社会变革行为,即运用新的观念、新的制度、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方法等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创新的可扩散性实质是创新的核心内容、主要原则和精神实质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在空间上的可复制性。创新的可持续...
关键词:农村 基层社会治理 创新 可扩散性 
服务取向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以浙江上虞戴家村“四不出村”工作法为例被引量:4
《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140-144,160,共5页李莉 卢福营 
国家重点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于农民思想变迁的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9AZD003);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项目编号:09YJA810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虞市戴家村的基层组织和干部根据村庄实际,回应村民需求,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中创造了"四不出村"工作法。即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调解不出村、信息咨询不出村、致富求助不出村。这一创新构建了服务取向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服务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 管理创新 村民自治 
村级民主治理模式的重大创新和实践意义——天台“民主决策五步法”的调查与思考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76-79,83,共5页李传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机制研究"(编号:09YJA810024)阶段性成果;2012年浙江省社联研究课题"村级民主监督机制的有序化研究"(编号:2012B059)阶段性成果
构建一个完整的村级民主治理体系是学界和实践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求索的目标。"民主决策五步法"就是天台县对村级民主治理模式的改革和尝试,也是后选举阶段村级民主机制的重大创新,具有系统集成、简便实用、机制包容、因农制宜、多元监督...
关键词:村级民主治理 民主决策五步法 后选择阶段 
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的动因被引量:5
《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82-89,共8页卢福营 
国家重点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于农民思想变迁的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9AZD003);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项目编号:09YJA810024)的阶段性成果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是特定地方的政府和群众对村民自治制度所做的创造性变革,是当下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具有地方性、有限公共性、自治性、区域性等特点。日益扩大的民主参与需求与相对短缺的民主参...
关键词:农村 基层社会管理 村民自治 地方创新 动因 
“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浙江省舟山市岱西镇调查被引量:19
《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卢福营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于农民思想变迁的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研究"(09AZD003);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09YJA810024)
中国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乡政村治"新体制取得了卓越的乡村治理绩效。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需求和新矛盾使得乡村治理与和谐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2007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市回应农村社会发展...
关键词:“协同服务” 社会管理 农村基层管理 乡村自治 浙江省舟山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