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W007)

作品数:8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郑伟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化与诗学》更多>>
相关主题:兴象经世致用温柔敦厚诗史讽喻诗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物象”说与晚唐五代讽喻诗的新理念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期268-271,共4页郑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9yjc75105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W007);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2013306)
"物象"是晚唐五代诗格最关心的话题。诗格作者借助"体用"逻辑将物象理论与诗教讽喻传统紧密地结合起来,转换了古代诗学"物象"论将要通向意境美学的一般思路,客观上弥补了儒学文论对艺术美价值估计不足的缺憾。同时,晚唐五代诗格对"物象"...
关键词:晚唐五代诗格 物象 讽喻 禅宗 体用 兴象 
以乐论诗:明代复古诗学的乐教认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8期172-175,共4页郑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09YJC75105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郑玄诗学及其范式意义研究”(11CZW007)阶段性成果
乐教勃兴在明代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对明代复古诗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复古诸家普遍地以音节特征为依据来审察诗史正变,确立复古统绪;并参照乐论思想设计了重情感、重音节、重兴象、主中和的艺术理想;主张恢复诗的风教传统和风俗化写...
关键词:文字教 乐教 复古诗学 
试论汉、宋《诗经》学的三重差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18-123,共6页郑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75105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ZW007)
汉、宋《诗经》学的差异表现在学术观点、《诗经》功能观与士人主体意识三个相互联系的内涵层次上。其中,学术观点是显性的,《诗经》功能观是直接的促动因素,而士人主体精神则是导致汉宋《诗经》学差异的根本原因。主体意识通过《诗经...
关键词:《诗经》学 汉学 宋学 话语建构 主体意识 
“诗文道流”说的人文意蕴与儒学文论史价值
《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151-157,共7页郑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项目号09YJC75105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郑玄诗学及其范式意义研究"(项目号11CZW007)研究成果
文道论思想是宋元文学理论的精髓,仅从文道二元合离的角度来作出辨析,这种发问方式本身并不适合宋学体用不二的文道关系原型,也就不足以充分理解它的人文意蕴与儒学文论史价值。从根本上讲,宋学文道论是将书写过程当作一种内证体验来看...
关键词:人文意蕴 文道论 文论史 价值 儒学  文学理论 书写过程 
文化变革中的《诗》学理念——兼论孔颖达《诗》学的范式意义被引量: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46-50,共5页郑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09YJC75105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郑玄诗学及其范式意义研究"(11CZW007)
孔颖达《诗》学建构以诗人预政、救世为宗旨,建立在"诗述民志"、"赋法"论与"兴象"论的基点之上。其《诗》学上承六朝儒学之弊,试图激活文学之道义担当;又顺应文化变革的形势,为之注入鲜明的时代性内涵,于唐代士人道义精神的塑造与唐代...
关键词:孔颖达 诗缘政作 民本 赋法 兴象 士人精神 
罗根泽与古代文论研究新理念——兼与郭著文学批评史比较
《文化与诗学》2013年第2期188-198,共11页郑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项目号09YJC75105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郑玄诗学及其范式意义研究”(项目号11CZW007)
罗著文学批评史代表了异乎郭著的古代文论研究的新理念。较之郭著的观念史演绎倾向与西学指导下的批判立场,罗著对古代文论持有一种同情的态度,注重发掘古人"意识的隐藏",体察"其所以然"的"时代意识"与思想逻辑,瞩目于古代文学观念参与...
关键词:罗根泽 整理国故 中国文学批评史 “真好” 文化诗学 
清初诗史观念与身份认同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68-73,共6页郑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09YJC75105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郑玄诗学及其范式意义研究"(11CZW007)
明清之际的"诗史"观念发生在满汉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民族情感与"天下"观念相激荡,其精髓远非讽喻上政或者暗合时事的文学原则所能括尽,而是着眼于诗与史在文化意义上的相通性,提倡以诗的形式保存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道德情操,以为来日...
关键词:诗史 经世致用 温柔敦厚 
明清之际“诗史”观念论被引量:1
《华中学术》2012年第1期63-72,共10页郑伟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郑玄诗学及其范式意义研究》(11CZW007);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09YJC751055)阶段性成果
明清之际的诗史观念着眼于诗与史在文化意义上的相通性,其意蕴远非重大事件的实录原则所能括尽,它的精髓是以诗的形式传承本民族的记忆与情操,以为来日重建的精神支撑。诗史论的批评视野由'一姓'拓展至'天下',越过君臣关系的阐释维度与...
关键词:诗史 经世致用 温柔敦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