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W022)

作品数:24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唐启翠吴玉萍张玉裴书研公维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百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家》《兰州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神话话语《周礼》《墨子》玉石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礼器神话:中国礼制话语建构的信仰之根被引量:1
《文学人类学研究》2019年第1期97-114,共18页唐启翠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阶段成果
礼器作为礼义和礼仪的直观物化表征,具有双重意义:兼括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之道,并指向履礼主体和礼本身。礼器神话,一方面,是确立道以器显、器以藏礼的观念,将某些具有特殊神性或魔力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高度隐匿性的器物如玉、鼎、豆、...
关键词:礼器神话 礼制话语 文化大小传统 多重证据 
玉圭如何“重述”中国——“圭命”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建构被引量: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04-114,125,共12页唐启翠 
国家社科基金"<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术领域文化专项项目"玉帛之路:从长三角到河西走廊"(16JCWH11)
玉圭在中国礼制话语建构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始于何时,又是如何参与礼制话语建构的呢?考古发现的实物、图像与文献记载遥相呼应,提供了解答的可能。文章以出土玉圭实物、文字构型、图像与文献记载间性互证,以禹赐玄圭、赤乌衔圭等"圭命"...
关键词:重述中国 玉圭神话 礼制话语 多重证据法 文化传统 
“动物”与华夏族群形象的建构被引量:1
《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11期136-139,共4页阳玉平 张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ZW022)
除图腾制度外,人们也常借助一定的动物来描绘自身的族群形象,华夏人民亦是如此。然而,与原住民的图腾制度不同,华夏人民用以描绘自身形象的动物不再被视为神圣的"祖源",而是作为"文化符号"传达出强烈的时代意义。如早期帝王将自己比作...
关键词:动物 族群形象 文化诉求 文化符号 
大小传统互证互释:以“三礼”匕箸进食礼仪为中心被引量:1
《百色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5-14,共10页唐启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阶段成果
匕箸是中国从古至今最主要的进食用具,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和进食礼仪的重要物化符号。尽管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报告正式公布的匕、箸实物分别在距今七千年和六千年前,然而由于认知等级和材质易腐性等主客观因素,在钟鸣鼎食器物序列研究...
关键词:三礼 进食礼仪 匕箸 大小传统 
“圭璧以祀”三证《周礼》成书于汉初被引量: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04-112,共9页唐启翠 公维军 
国家社科基金"<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
《周礼》以其系统而详备的职官职能、礼仪礼器等记载而成为一个悖论的存在:后人既援引为礼制重建的法典和考释礼仪遗存遗物的主要参考文献,同时,其真实性及成书年代又备受质疑,成为自其汉初现身以来的学术难题。文章系统梳理传世文献、...
关键词:《周礼》 成书年代 圭璧以祀 多重证据法 
从明鬼到拜祖:论墨子的宗教观被引量:1
《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11期149-154,共6页吴玉萍 
国家社科基金"<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阶段性成果
随着周人带有理性精神光芒的"天命靡常"、"明德"等观念的提出,到春秋时代唯物主义思想的萌发和重民轻神思想在政治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源于殷商之际的鬼神崇拜受到质疑。相较于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墨子大胆提出"明鬼",这重塑了殷商失落...
关键词:墨子 明鬼 祖先崇拜 天命 
《墨子》“戮于社”考——兼谈社的文化功能
《东方考古》2016年第1期80-86,共7页吴玉萍 
国家社科基金“《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阶段性成果
《墨子·明鬼》中关于社的职能有如下两段话:且《商书》独鬼,而《夏书》不鬼,则未足以为法也。然则姑尝上观乎《夏书》。《禹誓》日:'大战于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听誓于中军。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有曰:’日中...
关键词:墨子 天用 行天 且尔 文化 功能 非尔 非尔马 庶人 
神话与中国现代学术问题——评《神话与古史: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构与认同》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年第4期449-460,共12页唐启翠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机制话语研究”(13CZW022)成果
20世纪初,'神话'甫一进入中国学界即成为中国现代精英用来思考中国现实处境及命运的新概念工具,并在当代中国文明探源工程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中继续担当思想资源的重任。然而,百年来,人们对神话介入中国现代学术和社会重大问题实践...
关键词:神话 古史 话语 文明探源 学术问题 
出土玉器再证《周礼》为汉初之书被引量: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97-105,共9页唐启翠 
国家社科基金"<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
《周礼》自汉初现身以来,其成书年代就争论不断,从西周初年周公之作、战国中晚期、汉初一直到汉代刘歆、王莽伪作,历时近千年。其中,战国中晚期说得到近现代学者的认可。然而面对现代考古学提供的大量新物证,仍须重新审视此悬而未决的...
关键词:《周礼》成书年代 出土玉器 多重证据法 
尚贤与禅让:历史还是神话——四重证据视域下禅让传说新考被引量:3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8-26,共9页吴玉萍 孙凤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
围绕"禅让",学界一直持三种说法,一是顾颉刚的禅让传说源于墨家;二是裘锡圭等人的禅让传说起于夏之前;三是禅让不存在。前人对于禅让的论证主要是通过第一重证据和第二重证据,即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然而随着第四重证据的出现——四千年...
关键词:尚贤 禅让 虞夏 四重证据 玉兵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