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ZX004)

作品数:15被引量:18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叶险明李院林余根雄郭洪水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视野》《哲学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西方中心主义世界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提性批判资本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中“西方中心主义”批判的批判被引量: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31-40,共10页叶险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逻辑和方法"(13AZX004)
"后殖民主义"语境中"西方中心主义"批判有两个主要局限:一是把"西方中心主义"的传播和流行仅仅视为"宗主国"强力推行制造出来的话语的结果,而忽略了西方国家的"西方中心主义"与非西方国家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互补关系及其现实历史原因。...
关键词:西方中心主义 后殖民主义 批判 话语 
关于“逆全球化”的方法论批判被引量: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76-84,共9页叶险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逻辑和方法"(13AZX004)
在当代全球化中,既没有纯粹的自由贸易,也没有纯粹的贸易保护;在一些场合下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还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只不过,有的时期内是贸易保护占据上风,而有的时期内是自由贸易占据上风。这在整体是由国家政府对本国经济活动...
关键词:逆全球化 全球化 贸易自由 贸易保护 
“西方中心主义”的本体论批判--关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三个前提性问题被引量:27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40-50,共11页叶险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逻辑和方法”(13AZX004)阶段性成果
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本体论批判,必须从现实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在什么意义上存在、"西方中心主义"与其由以产生的现实基础的关系、"西方中心主义"的"中心"与国际关系结构的"中心"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去正确认识和把握。只有在...
关键词: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历史 前提性批判 民族和国家 
“共同价值”与“中国价值”关系辨析被引量:27
《哲学研究》2017年第6期3-12,共10页叶险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逻辑和方法"(编号13AZX004)的阶段性成果
"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具有"文化规范"和"文化取向"的双重规定,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价值",是中华民族在价值认同方面的最大公约数,是趋向于世界文明发展的价值。从具...
关键词:共同价值 中国价值 文化 文明 
社会、国家与政党:权力结构系统的基本要素分析被引量:2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51-58,共8页李院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逻辑和方法"(13AZX004);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研究"(14MKSZ02ZD)
社会、国家、政党和权力是政治学理论中的核心语词。社会、国家和政党是权力结构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其概念与权力紧密关联:社会,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息、发展和维续的权利和利益之元共同体,是包括市民社会在内的其它一切共同体之原...
关键词:社会 国家 政党 权力 权利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功能被引量:5
《哲学研究》2016年第9期3-10,128,共8页叶险明 
教育部规划项目(编号12YJA72003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3AZX004);浙江省重大规划项目(编号14MKSZ02ZD)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哲学批判的灵魂和本性是现实批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首先实现其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科学批判,才能在逻辑上进而实现其对整个世界现实的科学批判。然而,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受"非批判的批判"的困扰,虚假的批判和"错位的批...
关键词:现实批判 非批判的批判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实批判与现实批判的主体
《理论视野》2016年第6期18-21,共4页叶险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逻辑和方法>(项目编号:13AZX004);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重大资助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研究>(项目编号:14MKSZ02ZD)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其本质特征就是:立足现实、剖析现实和构建现实的有机统一。从方法论上看,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 现实批判 主体 
马克思历史认识模式的复杂性及实践解读被引量:10
《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4-24,205,共21页叶险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逻辑和方法"(13AZX004);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重大资助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研究"(14MKSZ02ZD)的阶段性成果
在马克思历史认识模式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普遍和特殊是联结在一起的,但是由于时代和相关理论表述的局限性,特别是马克思晚年为俄国农村公社和整个俄国缩短向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所设定的"历史环境"没有出现,这就给后人留下了把"普...
关键词:历史认识模式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道路”的前提性批判——一种基于对当下“中国语境”反思的批判被引量:16
《哲学研究》2015年第10期3-11,128,共9页叶险明 
教育部规划项目(编号12YJA72003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3AZX004);浙江省重大规划项目(编号14MKSZ02ZD)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中国道路"研究,首先应搞清楚三个问题:必须确立科学的"中国道路"理念,以摆正"中国道路"与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关系;必须具有世界历史视野,以确定当代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位置,全面把握"中国道路"与其他民族或...
关键词:中国道路 中国语境 前提性批判 中国问题 
康德的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基于一种前提性的规定视角
《理论界》2015年第1期75-79,共5页余根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X004)的研究成果
康德在对传统的一般形而上学进行批判时,划定了人类理性的认识范围,人们超出这种规定性所认识到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是"诡辩的假科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人们研究和批判的对象划定了界限,即以人的实践为前提的人类自然,若跨越这一界限去...
关键词:康德 马克思 哲学革命 形而上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